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孩子积食大致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发布时间:2020-04-06 14:28来源: 未知

小儿积食是儿科很常见的一种症状,比如积食发热,积食咳嗽等。积食作为致病因素,其危害性之广,已经引起家长和儿科医生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怎样才能全面看清孩子的积食呢?今天裴医生简单的介绍几种方法,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健康|中医教你认清小儿积食

孩子积食大致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看食欲】

1、孩子食欲很差:有的孩子没有胃口,一点东西都不想吃,中医讲“伤食者,必恶食:内有所积,外必有所恶”,此时往往处于积滞的初期,往往不需要用药,饿两顿,空空肚子就好了。

2 、孩子食欲超强,特别能吃,可是还是很瘦:中医讲“胃有热则消谷善饥”,这类孩子往往由于经常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导致积滞的时间长了化热,再加上积滞在脾胃,脾脏又无力运化,身体吸收不到营养,积热达到一定程度,或突发高烧,或扁桃体化脓。

3、孩子食欲很旺盛,经常吵着饿,可是吃一点就饱了而且胃胀不消化:这类孩子往往由于积食时间长而且治疗时间也比较长,用药不当,伤了脾胃的阴液,造成旧积未除,反而伤了正气。

【第二看舌苔】

这个很简单,很多家长也都知道,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变的很厚(尤其是舌头的中间和后边)——有的甚至会全部变厚,有的孩子只在舌头中间出现一个硬币样的黄苔而周围没有舌苔,这种情况虽然也有积食但往往不是单纯的积食通常还伴有脾胃阴伤。

【第三从孩子嘴里的气味来看】

积食的孩子通常口腔会有异味,这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敏感的家长也许会发现。

【第四看睡姿】

积食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往往喜欢趴着睡,而且多伴有夜里睡觉不踏实的情况。

【第五看手掌心温度】

积食的孩子,往往容易手心发热,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热,细心的家长也会发现。这种孩子往往不是单纯的积食,通常还伴有胃热。

【第六看眼袋】

眼袋一般都出现在成人的脸上,可是近年来很多小孩子也开始有了眼袋。尤其是平时喜欢吃肉食的孩子,食肉过量导致肉积日久,往往下眼袋大,而且有暗红色。
小儿健康|中医教你认清小儿积食

此类小孩往往积滞日久已经伤了脾胃阴液了,此时治疗应该在消食的同时兼养脾胃正气。

当然了,孩子积食通常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比如腹胀,嗳气,严重的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还有的孩子会出现便秘,或者大便味道特别臭,甚至有酸腐味,这些情况家长都应该注意。

小儿积食易引发的症状

(一)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这在古代的医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很多家长不理解,脾和肺是两个器官,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二)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住了。《脉经》中就说:“小儿有宿食,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热也。

(三)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

小儿积食的治疗

[治疗方针]

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

[药物治疗]

以消食化积、理气行滞为主,可选用保和丸加减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山楂、莱菔子、厚朴、槟榔、木香、枳壳等。

[日常护理]

平时必须注意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宜定食定量喂养。其次,哺育不宜过急,以防吞进空气。哺乳后,宜抱正身体,轻拍脊背,使吸入空气得以排出。

[饮食调理]

饮食应适度,忌暴饮暴食,食物宜新鲜、清洁,不要过食煎炒和肥腻的不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