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八大碗”,碗碗让你流口水
发布时间:2023-02-26 00:49来源: 未知天水,不仅有看得见的风景,动了心的风情,还有民俗“非遗”、文化故事以及舌尖上的“烟火味”。
四季轮替,当你在小城天水的街头走一走,如果美景养了你的眼,那么,就让一道道美食来撩动你的胃。
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说起天水美食,就绕不开天水“八大碗”,它是当地传统美味菜肴的主要代表之一。它不仅承载了天水人记忆中的传统味道,也是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美食“八大碗”
非遗!传承至今的“八大碗”
上下五千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传,清乾隆年间,由于“满汉全席”在饮食业得到发展,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其中,八大碗被纳为“下八珍”。由于各地的八大碗食材不一,菜品也就不尽相同。
满汉全席
对饮食文化重视的天水人,经过精心制作,便形成了天水“八大碗”:一碗里脊、一碗红烧肉、一碗酥肉、一碗黄焖鸡、一碗杂烩、一碗豆腐、一碗粉条、一碗八宝甜饭。
在很多天水人的记忆里,“八大碗”最具传统风味,是天水人最喜欢的菜肴,更是各种宴席上的“宠儿”。
尤其是在天水农村,无论是逢年过节、红白事,都讲究吃“席”,用“八大碗”菜系待客的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八大碗已不再是婚宴和过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佳肴。走在天水的街头巷尾,就能找到由“八大碗”传承人开的饭店,味道极为地道,深受当地人及游客的青睐。
非遗传承人开的天水“八大碗”饭店
技艺!精心制作的“八大碗”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水“八大碗”,历史悠长,影响深远,属于最具天水当地代表性的饮食之一,也是天水历代厨师的智慧结晶。
一道地道的美食,绝在选料,妙在调味,魂在工艺。
与其他吃食相比,正宗的天水“八大碗”,不仅选料精良,做工也相当讲究,多采用炖、煮、烩、炸、烧、蒸等烹饪手法。
炸里脊
“八大碗”是装在碗里的八种蒸碗菜,分别由四荤和四素组成,讲究料厚品重、味纯汤清。
“八大碗”里的四素分别有粉条、豆腐、萝卜、米等食材配料,做成的菜肴,清淡可口老少皆宜。四荤则以大肉为主要食材,四碗肉分别精选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别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
荤菜选好肉后,先放在大锅中煮熟,煮熟后要趁热在肉皮上抹上一层蜂蜜,然后放进油锅中炸,直到肉皮成为黄红色出锅。等肉冷却后,再按照四荤碗的要求切块装碗蒸。这样做出的菜肴口感肥而不腻,肉质鲜美。
“八大碗”系列菜
在天水,“八大碗”无愧当地美食系列的“扛把子”,舌尖上的“绝绝子”!荤素搭配均匀,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
一道正宗的天水“八大碗”,只要尝过,从此就成了游子、游客心头的一份惦念。
回味!碗碗诱人的“八大碗”
冬日里,说起天水“八大碗”就让人不由想起年的味道。
小时候,老人们常说,过年如果没两个蒸碗子、扣碗子那这个年就过得没意思。
现在,虽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吃的不是“八大碗”,而是一种怀念、一份乡愁。
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都会在“蒸碗”里找到儿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