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秋季咳嗽难去根?中医教你对症治疗

发布时间:2021-09-24 18:04来源: http://www.baidu.com/

  秋意渐浓,很多人的咳意也不请自来,从一开始的嗓子干、痒、疼,渐渐发展成咳嗽声声不断,很是恼人。

  咳嗽为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天气渐冷,干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易引发咳嗽。

  中医认为:咳嗽,其病位在肺。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对应秋季。而燥为秋季六节气的主气,我们称为“秋燥”。

  肺为娇脏,有“喜润恶燥”之说,燥邪易侵袭肺卫,尤其是秋令时节之燥邪,燥邪伤肺,令肺气宣发失调,肺气不得宣而上逆,故发生咳嗽。

  再则,人们在整个炎热的夏季流汗过多,容易伤津耗气,进入秋季,夏季耗伤津液正气尚未复原,若不注重身体的调护,燥邪更易乘虚伤肺,引发咳嗽。

  中医治疗秋咳,辨证分型是关键

  俗话说,“秋季到,十人有八咳”。这是说秋天到了,很多人都会发生一定的咳嗽症状,可见秋咳的巨大威力。

  而中医治疗秋咳,则要根据辨证分型来施治。

  风寒咳嗽

  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声音较重,咳痰颜色为白色且性状为清稀状,舌苔发白且较薄,同时伴有鼻塞、打喷嚏、发热、流清涕以及头痛等症状,脉浮或浮紧,肢体伴有不同程度的酸楚感等。

  【推荐】止嗽散

  【组成】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桔梗

  【方解】方中紫菀、百部为君,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皆可止咳化痰,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

  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长于降气化痰。

  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

  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又有利咽止咳之功,是为佐使之用。

  风热咳嗽

  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频率快而剧烈,咳嗽声音哑,咳痰颜色为黄色且黏稠,咽干痛痒,咳痰不爽,头痛,舌苔发黄且较薄,咳嗽的时候会出汗,脉浮数或浮滑。

  【推荐】桑菊饮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

  桑叶

  【方解】方中桑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为君药。

  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杏仁、桔梗宣肺利气止咳,一升一降,三者共为臣药。

  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而止渴,三者共为佐药。甘草和诸药。

  若有咽喉肿痛,加牛蒡子、蝉蜕;若有口唇咽干,加玄参、地黄、升麻;若风热上攻头目,加蔓荆子,重用连翘、薄荷。

  痰湿咳嗽

  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声音重且浑浊,痰多,特别是在早晨的时候咳痰异常明显,痰咳出后,则咳嗽或相对缓解,同时还会伴有胸闷、恶心等症状,苔白腻,且痰白黏腻,脉濡滑。

  【推荐】二陈平胃散

  【组成】半夏、茯苓、陈皮 、甘草 、熟苍术 、厚朴。

  半夏

  【方解】方中半夏陈皮合用燥湿健脾为君,苍术助燥湿之力,厚朴下气,中焦得以运转使痰湿自除,茯苓健脾利水,三者共为臣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中老年患者多有痰湿,四季均可发病,苔厚腻,脉濡滑是痰湿证最典型的特征,痰湿夹热夹寒夹风,均可用此方化痰除湿,可治病亦可防病。

  痰湿咳嗽较重可配合三子养亲汤: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温燥咳嗽

  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唇干燥、干咳无痰或者少痰,头痛,舌苔呈现薄白状或者是呈现薄黄状,咽干而痛,脉浮数或略数。

  【推荐】燥咳散

  【组成】桑叶、杏仁、象贝母、北沙参、栀子、淡豆豉、鱼腥草、炙百部。

  杏仁

  【方解】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

  淡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鱼腥草清热解毒,同为臣药;

  沙参、梨皮、象贝、百部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

  风燥咳嗽

  临床表现为干咳或少痰, 鼻燥咽痒咽干, 多为阵阵咳嗽、接触异味咳嗽、温差大时或环境相关性咳嗽, 或伴见喷嚏流涕恶风等。多见于过敏体质者。

  【推荐】脱敏煎

  【组成】银柴胡、乌梅、五味子、防风、甘草。

  柴胡

  【方解】方中银柴胡味甘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生津,滋肾涩精,甘草味甘性平,清热解毒,调和逐药。

  凉燥咳嗽

  临床表现为咳嗽干咳或少痰色白, 咽干鼻燥, 口渴不甚, 或伴见恶寒怕风, 鼻塞流涕, 咽干或痒等感冒症状。

  【推荐】杏苏散

  【组成】紫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 、陈皮、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

  紫苏

  【方解】方中杏仁苦辛温润,宣肺降气,苏叶辛苦芳香,解肌发表,并为君药;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前胡降气化痰,宜肺散风,同为臣药;

  半夏、陈皮、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合用共奏轻宜凉燥,化痰止咳之功。

  秋咳更应注重预防和预后,在这里也推荐大家一个中药药粥——百合粥。

  【组成】百合,粳米或晚稻米。

  【制法】将百合洗净,将大米淘洗干净,入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烧沸后改文火煮成粥,放适量入白糖即成。百合入肺、心经,有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百合水和醇提取物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对于秋咳的预防和预后均有效果。

  总之,秋咳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对秋咳进行辩证治疗之外,还应该注意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少触碰烟酒;平时注重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防止过冷或过热;对于老人小儿患者,要注意少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少与咳嗽患者接触,减少感染机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