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真有诺贝尔病?为何有那么多伟大科学家最
发布时间:2023-10-03 00:24来源: 未知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要宣布得主了。对于科学家来说,获得诺贝尔奖堪称是终极职业成就。这个荣誉如此受人崇敬,以至于诺贝尔奖得主可能会觉得他们的想法和判断永远不应该再受到质疑。这种超然的地位,加上名望带来的巨大压力,可能会导致诺贝尔奖得主在晚年追逐不可能的、伪科学的或彻头彻尾的疯狂想法。
在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可能是世界上最值得骄傲的成就。在专业领域,诺贝尔物理学、化学或医学奖得主可以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度过他们职业生涯的剩余时间,研究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获奖者将成为各自领域的代言人,他们也可以领导研究所或政府机构。他们代表了人类成就的顶峰。
但成名也有不利的一面。获奖者经常被要求对他们专业领域之外的事情发表评论。这可能充满危险,特别是如果话题涉及广泛的公众利益,比如政治、宗教抑或是外星人。虽然霍金不是诺贝尔奖得主,但他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而且他经常说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蠢话。
此外,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可能遇到挫折。虽然大多数成功的科学家都在解决容易解决的问题,但诺贝尔奖得主往往发现,除了最重大的挑战之外,他们很难专注于其他事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有大量惊人的发现,他本可以再获得四次诺贝尔奖。然而,他把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追求虚无缥缈的“大统一理论”(或称万物之理)上。
同样,该领域的另一位巨擘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花了几十年时间钻研弦理论,追求自己的“终极理论”。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汉明(Richard Hamming)是这样描述另一位获奖者的:“现在他只能研究重大问题了。”
然而,研究重大问题的不利之处在于,它经常导致获奖者患上所谓的“诺贝尔病”。
何为诺贝尔病?
《怀疑论者词典》对诺贝尔病的定义是“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遭遇的痛苦,导致他们接受奇怪的或没有科学依据的想法,通常是在晚年发生。”
瑞士弗里堡大学认知与神经科学实验室的神经科学研究员塞巴斯蒂安·迪盖兹(Sebastian Dieguez)解释说,这些杰出的科学家之所以坚持可疑的理论,是因为他们“有意追求最奇怪、最禁忌、最令人震惊的东西,对科学界嗤之以鼻,以此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大胆、开放。简而言之,展示自己的伟大之处。有些人认为他们永远是对的,即使他们是错的,他们也有权提出挑衅性的、不同寻常的观点”。
诺贝尔病的另一个特征是,诺贝尔奖得主开始研究他或她没有专业知识的课题。
迪盖兹补充说:“在获奖之后,你可以发展出一种浪漫的科学观,这种科学观不是基于对理性和推理准则的服从和尊重,而是基于一种将自己置于直觉层面的能力。无论如何,这种能力可能显得有点非理性,敢于提出被禁止或禁忌的问题。”
简而言之,智力并不能防止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