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关注“气候与水”——“3.23”世界气象日专访安

发布时间:2020-03-30 12:48来源: 未知
关注“气候与水”——“3.23”世界气象日专访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胡雯

2019年11月17日,为应对罕见旱情,肥东县气象部门在作业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与水”。日前,本网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胡雯,请她谈一谈气候与水的关系。

据胡雯介绍,安徽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结构性、季节性紧缺,因此人工影响天气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手段之一。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近几十年我省气温在逐步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多发、突发态势。保护好降水资源,加强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也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话题。

记者:.请您结合今年世界气象日“气候与水”的主题,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水与气候的关系是怎样的,两者如何相互影响?

胡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水循环联系着海陆两大系统,塑造着地表形态,制约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不断提供再生的淡水资源,根植于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变迁之中。因此,水循环对于地球表层结构的演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

记者:安徽气候特征和气候资源特点如何?气象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胡雯:我省属于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全省年平均气温14.5~17.2℃,降水量747~1798毫米,具有北少南多,平原丘陵少、山区多的特征。安徽光、热、水资源充沛且季节变化同步,为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安徽丰富优越的立体气候和山清水秀、宜人宜居的气候养生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气象景观资源。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发我省气候资源,安徽省气象部门一是推进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监管与服务。针对皖江城市带,编制了由气候资源供给度、气象灾害约束度和气候变化适应度表征的气候承载力分布图。二是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气象评估与服务。开展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参加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构建城市气候环境评估系统,绘制城市气候地图,为气候适应型城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提供科学支撑。三是强化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技支撑。构建了绿色发展生态气象指标,将大气环境指数(空气洁净度)、温湿适宜频率指数(空气舒适度)、植被指数(空气清新度)纳入《全省绿色发展季度统计监测体系》。

记者:.我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效益如何?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对降水资源的利用有什么建议?

胡雯:气象部门围绕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农业生产、空气质量改善、森林安全、生态修复、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以2019年为例,全年共通过实施飞机人工增雨/探测飞行等方式,人工增雨影响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累计增雨量约17.39亿吨。特别是去年我省发生近40年最严重伏秋旱,全省气象部门人工增雨工作人员坚守作业一线,累计持续66天开展抗旱和森林防火灭火立体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约8.65亿吨。

我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结构性、季节性紧缺。人工影响天气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手段之一。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可以提高降水效率,尤其是在降水量偏少的地区,开展常态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以让更多的空中云水变成地面降水。人工影响天气需要加强探测手段,利用卫星、雷达、机载探测平台等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撑,减少作业的盲目性,提高作业的效果。

对于降水资源的利用,除了开源还要节流。要让降下来的水留得住,用的好。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以更协调、更可持续的方式管理气候和水资源,开展蓄水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强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宣传,增强广大市民、村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努力实现“细数点滴,珍惜点滴”。

记者:气候变暖的趋势对降水是否有影响,请分析一下最近几年我省降水、气温等方面的变化?

胡雯: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上升加快了蒸发速率,气候变化导致水文循环加速。蒸发率和降水率有所上升,但分布不均,雨带出现偏移。干旱和洪水等与水相关的灾害正变得更加严重,极端降水事件出现更加频繁。降水型态正变得愈发不稳定,影响了降水资源的可利用率。总的来看,气候变化引起水资源量及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导致水资源短缺更加严重。

近几十年来,我省也出现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每十年上升0.2摄氏度,变暖速率与全国平均基本持平,高于全球平均。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暴雨日数和特大暴雨站次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多发、突发的态势。

记者: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趋势下,安徽省气象部门与沪苏浙有哪些合作?

胡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气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上海市气象局牵头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实施意见》。在此之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气象部门在环境气象“一体化”联动防治大气污染、农业气象、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已开展了深度的合作。比如,联合编制了《华东区域第二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为华东区域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比如,发挥我省农业气候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认证,打造了一批“气候好产品”,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去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安徽省气象局积极配合上海市开展雷达同步观测、环境气象观测预报信息共享,特别是安徽作为天气系统的上游,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