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需根据不同患者差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
发布时间:2023-09-18 02:17来源: 未知日前,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北京丰台医院肿瘤科主任刘慧龙做客新华网演播间时表示,疾病发生在不同的载体身上就需要对人进行个体化分析,包括患者的体力状况、脏器功能、年龄,甚至还包括社会学等方面的要求,如此肿瘤个体化治疗就需要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状况、个体情况、主观诉求等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
“不仅是治疗疾病,健康体检、肿瘤筛查等也需要根据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制定个体化方案。”他指出,根据防癌体检特点和癌症发病形势,建议采用轮替筛查的模式,有重点地关注吸烟人群、女性乳腺等,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家族史、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制定个体化的体检方案,做专业、有针对性的体检,才能有效保护健康。
针对个体差异采用光动力联合多种疗法制定个体化治疗
“在专注肿瘤光动力疗法(PDT)和应用研究多年后,我们提出了晚期食管癌个体化、大剂量光动力治疗原则,提出了符合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实际状况的肿瘤光动力微创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还在国内较早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乳腺外Paget病。”
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光动力疗法疗效评价标准被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光动力专家委员会和全军激光医学分会联合采用,作为国家标准进行应用和推广。
据刘慧龙介绍,随着免疫治疗在抗肿瘤治疗领域逐渐兴起,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组合可改变肿瘤微环境以提高ICIs的潜力,包括将ICIs与靶向治疗、化疗或放疗相结合。
“PDT作为一种成熟的食管癌内镜下微创治疗,在晚期梗阻性食管癌和早期食管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光的有效穿透深度仍限制了PDT的作用范围;而将ICIs与PDT相结合通过全身和局部联合的模式,有助于增加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他说。
刘慧龙认为,光动力治疗促进免疫细胞浸润,破坏肿瘤微环境中预先存在的稳态平衡,具有支持抗肿瘤免疫的潜力。“结合PDT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的新模式治疗策略可能不仅有助于治疗原发性肿瘤,还有助于控制转移性疾病,这种组合模式值得继续深入研究。”他补充道。
“传统上肿瘤的分类是基于病灶部位+病理类型的模式,按此模式诊断并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和疾病分期制定适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属于较早期的个体化治疗。”他介绍说,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兴起,逐渐发展衍生出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病理学,针对患者的基因型、蛋白表达进行精确分型,根据分型确定患者适合哪种靶向治疗、适合哪种免疫治疗,或单用、联合化疗的方式,使患者达到异病同治、同病异治,这是未来个体化治疗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