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国猴痘病例为何激增?
发布时间:2023-08-11 23:55来源: 未知针对为何7月病例会出现激增,疾控专家解释称,主要原因一是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隐匿性传播,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二是随着宣传教育,重点人群主动就诊病例增多,除了密接筛查发现外,通过重点人群主动报告、重点人群筛查等也增加了病例发现;三是境外疫情不断输入境内,输入风险仍持续存在。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我国猴痘疫情呈现几大特点:一是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三是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80%病例为单个病例,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现阶段普通人群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
最新的《指南》指出,猴痘的人际传播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猴痘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口腔分泌物、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通过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也可能通过性接触。此外,也存在垂直(母婴)传播和院内传播的可能性。
感染猴痘病毒后通常在5–21天内出现症状,其中大部分为6–13天。
猴痘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包括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比如男男性行为人群;接触猴痘患者的人,包括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猴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瘙痒、疲劳、肌肉酸痛、背痛、咽痛、口腔溃疡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的特征。
猴痘感染后病死率与感染的病毒分支、所处地区、宿主自身健康状况等有关。2022年以来流行病例病毒起源于分支II(西非分支),病死率约为0.13%。
普通民众如何预防猴痘?《指南》指出,主要是避免与确诊猴痘病例发生密切接触;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但现阶段普通人群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
由于目前尚无基于大规模样本的猴痘疫苗效果研究,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猴痘疫苗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不建议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此外,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亦可预防猴痘。研究显示接种天花疫苗后,可以对猴痘病毒具有较高免疫力,保护力可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