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虚寒性疾病,“冬病夏治”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07-21 16:28来源: 未知

许多慢性疾病会在秋冬季节

发作或加重,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

提前预防才是更好的治疗。

那么,这些疾病在夏季如何防治呢?

让我们充分了解一下 “冬病夏治”吧。

何为“冬病”?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某些人群天生阳气不足,平时怕风畏冷,又值冬季外界气候寒冷,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受到寒邪侵袭,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腹泻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这也是许多虚寒性疾病在冬季易反复或加重的原因。

何为“夏治”?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病”发生或加重的目的。

夏季炎热,人们往往易贪凉饮冷,这样人为导致了许多寒证,长此以往,易致阳气受损,脾胃虚弱,最终患上虚寒性疾病。

所以“夏治”另一层含义应是 在夏季切莫贪凉,以预防疾病发生。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艾灸、刮痧、拔罐,或内服中药汤剂、外用中药泡洗等,其中三伏贴因其“简便廉效”广受欢迎,但是三伏贴不是万能贴,它有适应范围,而且效果因人而异,不可盲目跟风。

如何“冬病夏治”?

我们需要了解,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只有中医辨证属虚寒证的疾病才适合。

虚寒证即阳气虚弱所致的证候,可表现为精神不振,怕冷喜热,手足冰冷,腹痛喜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白等。 如果肺气虚寒,会感觉气短、气弱,痰稀白,易感冒等。这些患者就适合在夏季进行穴位贴敷、艾灸、刮痧、拔罐、泡脚等增强自身阳气,提高抵抗力。

除此之外,一定牢记 不可贪凉。夏季炎热,空调、冷饮、冰镇水果等为解暑神器,但同时也是虚寒证患者的“天敌”。所以,虚寒者在夏季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