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的人类胚胎来了,担忧也来了…
发布时间:2023-06-22 01:15来源: 未知《细胞》与《自然》杂志先后报道了一项生命科学领域的创举:用干细胞创建的合成小鼠胚胎,无精、卵参与,完全的干细胞组装体,植入子宫后成功发育出器官。(详情见先Cell,再Nature,无需受精卵的人造胚胎已经发育出了大脑…)
当时研究团队表达了这样的畅想:此成果有望提供关于胚胎发育的更多新见解,回答“胚胎早期发育为何经常失败”的问题,甚至可能推动实验室培养器官方面的工作,带来功能齐全的人造器官。
光阴似箭,科技飞奔。10个月前畅想未来的学者,10个月后在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年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em Cell Research Annual Meeting)上介绍了他们的新成果:直接用干细胞创造的人类胚胎。
团队领导者、发育生物学家玛格达莱娜·泽尼卡-格茨(Magdalena Zernicka-Goetz)表示:“我们可以通过胚胎干细胞的重编程来创建近似人类胚胎的模型。”这些模型胚胎为我们理解遗传疾病影响提供了关键窗口,也有助于揭示反复流产的生物学原因。
当然,格茨等人的工作也引发了极大的伦理和法律争议。
合成人类胚胎并没有心脏和大脑等器官的起源,但包含会继续形成胎盘、卵黄囊和胚胎本身的细胞。
从临床应用层面看,合成胚胎在近期的前景并不乐观;而从法律角度讲,把它们植入人体子宫毫无疑问违法。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结构有无可能在度过发育最初期阶段后继续成熟。
人造胚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科学家了解人类发育的所谓“黑匣子”时期。
目前科学家只被允许在实验室培养胚胎最多14天(法定期限);14天过后,他们只能通过查看妊娠扫描和捐赠用于科研的胚胎,更进一步地了解发育过程。
根据格茨在干细胞年会上的说法,他们将人造胚胎培养到了刚好超过自然胚胎发育14天的阶段,也就是原肠胚刚开始形成的阶段。(大约在发育的第14天到第22天期间,胚胎会经历原肠胚形成阶段。)当然,他们这项最新工作的全部细节尚未发表于期刊中。
当原肠胚形成阶段开始后,胚胎从连续的细胞层转变至——形成不同细胞系并建立身体(胚胎)的基本轴;在此阶段,胚胎尚无心脏、肠道或大脑,但模型胚胎告诉我们,原始细胞,即卵子和精子的前体细胞,此时已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