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今日惊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发布时间:2020-02-11 10:02来源: 未知

惊蛰,古称“启蜇”。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所以叫“惊蛰”。

 

惊蛰时节,春雷萌动,万物复苏,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天气变化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这时,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

 

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到处是一派融融春意了。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比喻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

 

 

民间习俗

 

 

 

 

 
 
 
祭雷神

在台湾,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客家“炒虫”

惊蛰这天,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灭多种小虫。还有的客家人吃芋子,寓意除百虫。

 

 

 

 
 
 
熏艾

 

惊蛰之后,蛇虫出动。古时惊蛰当日,人们点燃清香、艾草,持之熏家中四角,驱除蛇、虫、霉味。

 

 

 
 
 
吃梨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保全年好收成。古代走西口者也取“离”的谐音,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后来,山西的人们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这样吃梨效果翻倍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1. 蒸熟了吃——止咳化痰

 

 

 

把梨从蒂下三分之一处切下当盖,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间果肉、并切块;

川贝母细粉(3克左右配1个梨)及适量冰糖放入梨中;

梨放在蒸锅里,大火蒸45分钟左右,取出后即可食用。

 

 

2. 榨汁喝——润肺生津

 

 

 

生梨去皮、去核,用榨汁机榨汁后取400毫升左右,再与10克冰糖、1枚胖大海一起煮,20分钟后即可服用。常饮此汁可润肺生津、利咽开音。

 

 

3. 煮水喝汤——健脾润肺

 

 

 

生梨切片,再与冰糖、银耳一起放入沸水锅中熬煮,可以起到健脾、润肺、止咳的作用。平时也可以把其当做甜点食用。

 

 

惊蛰养生

 

 

 

惊蛰时人体内火急剧上升,但由于天冷,毛孔还是紧闭的,容易形成郁热、出现上火症状。所以惊蛰时应以疏肝、凉血为主,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属木,入味为酸。按照养肝原则,惊蛰季节要少吃酸,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湿、健脾补益作用的汤水或食疗粥来增强体质,如大枣粥、山药粥、鲫鱼汤等。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