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效果和民众需求双管齐下 反向助推医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04 16:46来源: 未知“现代医学教育要反向发展,即以民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医学实践的有效性为动力,反向推动医学教育的全面升级。”
5月27—2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工程院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广西抗癌协会承办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发布暨精读巡讲(广西站)活动在南宁举办。会上发布了肿瘤治疗靶向治疗、筛查技术两项技术指南,并进行了多场配套巡讲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出席发布仪式,并发表致辞。
“医疗的重心应该前移。在病人还没出现明显症状时就进行治疗,才能减少病人的痛苦,而且疗效好,花钱少。”樊代明强调,一定要做好“整合医学”,这关系到“全人、全身、全程、全息”整个链条,这才是医学的目的。
会议期间,樊代明在会场接受了凤凰网专访,重点就整合医学的应用、医学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以下为采访实录:
凤凰网健康:你一直大力提倡“整合医学”,强调这将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聚焦在肿瘤领域,“整合医学”如何应用?
樊代明:肿瘤的异质性很高。不同的病人即使得了同一种肿瘤,情况也不同。同一肿瘤的不同细胞群体不一样,同一细胞群体在不同时间也不一样。这种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就是“异质性”,它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当下,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很多,各种方法都能治疗一定比例的肿瘤或癌细胞,但都不能全部治愈。往往治好了这个,治不好那个。如何合理运用各类治疗方法,治疗不同细胞群体和病人?这就需要“整合医学”的概念。
单打独斗的单一方法能杀死部分肿瘤细胞,但病人可能会因治疗不足而死亡。反之,如果不加选择地运用所有方法,不管病人是否适合,都去狂轰滥炸地治疗,那可能肿瘤没死,病人先死了。因此,我们要在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中间,找到契合点、平衡点,根据不同病人进行量体裁衣的治疗,这就是“个体化治疗”。这个过程必须依靠“整合医学”来实现,将其应用到肿瘤中就得出“整合肿瘤学”。
凤凰网健康:在整合医学倡导的完整医学链条中,诊治只占其中一小部分,预防、康复、保健等所需时间更长、影响更大。在整合医学概念之下,如何实现和应用这一链条的其他部分?
樊代明:西医学或现代医学过多强调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何为疾病?人为地画一条症状和体征的(指标)线,线的两侧分别是“病”和“没病”。其实,人在(指标)线前就已经病了,只是还没表现出明显症状和体征,等到“得病”时,事实上是病人已经撑不住,这时治疗效果已经极为有限了。很可能病人花了钱,也忍受了痛苦,最后的治疗效果却很不好。肿瘤也一样,医疗重心应该前移,在病人还没出现明显症状时就进行干预。这样才能减少病人的痛苦,而且疗效好,花钱少。
如果出院以后不管病人,病情就可能出现复发、转移或恶化致死,因此病人的康复同样重要。一定要做好“整合医学”,这关系到“全人、全身、全程、全息”整个链条,这才是医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