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且让生死两相安,安宁疗护能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01 16:27来源: 未知

通过症状干预、姑息治疗等医学手段有效帮助患者减少疼痛感,缓解精神压力的同时,安宁疗护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把死亡变“美”的过程

慢慢地,她变了。她会跟孙子说,奶奶会变成星星看着你。“听着最喜欢的歌,靠在儿子怀里,她安详地离开了。”王明辉回忆说

“以患者希望的方式去照顾他。”秦苑的团队会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掌握患者家庭结构,确定主要照护者、了解患者希望以怎样的方式离开

“安宁”系着两头,一边是临终患者,一边是仍要活下去的亲属

为让更多老人在看得到家的地方“善终”,北京于2022年出台了加快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每区至少设立1所安宁疗护中心,全市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不少于1800张”的目标

无论是回应老年人安宁疗护的需求,还是提高安宁疗护服务可及性,生命最后一程的“摆渡”在社区或居家环境里来实现比在医疗机构更有现实优势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邰思聪 侠克

“我们能接吗?”

“能!有我呢。”

提问的,是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王明辉。

回答的,是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缓和医学中心主任宁晓红。

有宁晓红担任“外援”,王明辉团队于2019年末第一次尝试开展了居家安宁疗护服务。

当时50多岁的雷红罹患乳腺癌9年,已经出现癌细胞骨转移和脑转移。为了挽留她的生命,家人辗转将她送至多家三甲医院住院医治。“每21天需要周转7天,这对病人来说真的太折腾了。”雷红的女儿徐娅在给王明辉的微信里写道。

住院后期,雷红不吃不喝也拒绝说话。无奈之下,女儿找到了王明辉。“如果我把母亲接回家,社区医生能上门换尿管吗?”

后来证明,王明辉团队做的远比这多。退烧、止痛、陪伴……曾经沉默不语的雷红,在生命最后一程有了笑意。

2020年早春,雷红离世。徐娅说,在家里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段时光,是她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让最后的时光有温度

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病房里,70岁的戴建强蜷缩着双腿靠在病床上。受肌肉挛缩影响,他的双腿已经无法伸直。2023年4月14日下午,针灸按摩科主任医师郗海铭为他做了针灸治疗。虽然活动极为不便,他仍然试着起身道谢。

戴建强罹患前列腺癌多年。几个月前,他病情持续恶化,出现骨转移,周身疼痛难忍。持续放化疗让他饱受折磨。

死亡不是件容易的事。随着癌细胞的生长侵蚀,患者会出现各种症状:疼痛、呕吐、烦躁、谵妄、出血……穷尽一切医疗手段后,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