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天婴儿医院洗澡后肠梗阻坏死,谁的锅?
发布时间:2023-05-02 17:21来源: 未知23天婴儿医院内洗澡后肠梗阻肠坏死?
媒体报道,2023年4月20日,河南洛阳一位23天新生儿在医院内洗澡时遭遇护士暴力按压腹部,导致肠梗阻肠坏死。
根据患儿家属的表述,孩子去医院仅仅是为了检测一下黄疸指数,并顺便洗个澡。
孩子去医院前一切正常,在家能吃能拉能睡。
洗澡过程中,护士说孩子有些肠胀气,可以给做个排气操,排排气。
家长提供的视频显示,操作中护士双手交叠按压在孩子腹部,期间孩子哇哇大哭,按压时间长达1、20分钟。
家长称,在回家路上,孩子突然大便带血块,再次返回医院检查,并于当晚被转到了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开具的CT检查申请单上填写的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肠梗阻,急性腹膜炎”。
到院后当晚22时,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并给家长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填写的诊断是:“肠扭转合并肠坏死,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急性腹膜炎等”。
在这里,新闻报道有一个严重纰漏,就是时间线介绍的很不清晰。
根据前后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报道中放在前面的“开刀发现肠子濒临坏死了,好的小肠只有10公分”这段话,应该医生在手术后向家属交代病情时讲的;
“肠扭转合并肠坏死,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急性腹膜炎等”的诊断也是手术后的诊断,也就是最后的确定性诊断。
到4月25日19点多孩子接受了第二次手术。
从手术时间我们可以判断,手术性质也属于出现紧急状况的急诊手术,也就是说,第一次手术后孩子又出现了需要紧急救治的继发症或并发症。
从二次手术后医生交代的“孩子保不住了”,“孩子的肠子全部坏死了,没法治了”,结合事件整个过程和第一次手术后交代的“好的小肠只有10公分”,可以合理判断:
“即使保住了,孩子也废了”
先说一下病情及预后的基本判断吧。
孩子因为“肠扭转,不全性肠梗阻”而被洗澡护士发现“肠胀气”;
护士没有将自己的发现提请医生进行检查、诊断,而是擅自给予了“排气操”治疗;
暴力腹部按压加重了肠扭转,造成了胀气小肠的损伤引发了腹膜炎;
第一次手术发现,扭转的小肠范围很广(几乎全部小肠),并且明显缺血(肠扭转导致供应肠道的肠系膜血管扭转,出现供血障碍,“濒临坏死”,没有扭转和缺血的小肠仅有10厘米——这里,我们也可以合理推测,第一次手术术式只是扭转小肠的松解和固定,肠管没有明确的坏死,没有切除任何肠管;
4天后的25日,二次手术中的发现应该是扭转的小肠全部坏死,术式应该是接近全小肠的切除术,才有了术后医生“孩子的肠子全部坏死了,没法治了”的这话。
这样,孩子即使度过了术后的几个关口,最后“痊愈”出院,这孩子也基本“废了”。
因为,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主要(绝大部分)在小肠消化和吸收。几乎全部小肠被切除,后果是出现所谓的“短肠综合征”,主要表现了严重的腹泻和消化吸收严重障碍,从而导致很难正常生长发育——除非接受小肠移植手术。
因此,孩子有幸不死的话,后续的治疗费用也是个天文数字。
总之,这是一起由没有临床诊断和治疗资质的护士误诊误治导致的,原本患有“肠扭转、不全肠梗阻”的新生儿病情严重加重恶化,并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严重的责任事故,医方负有100%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