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传染的癌症比“恶魔”更可怕;神经元真的很
发布时间:2023-04-23 14:14来源: 未知很少有癌症会传染,然而在俗称“塔斯马尼亚恶魔”的袋獾身上,致命的癌症正在个体之间传播。由于袋獾喜欢打架斗殴,在它们互相啃咬的过程中,癌细胞随之转移扩散。患癌的袋獾在嘴角长出肿瘤,继而癌细胞扩散到整个面部和颈部。十年间,上万只袋獾患上面部肿瘤(DFTD)而死去,对整个种群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袋獾(图片来源:Max Stammnitz)
更可怕的是,影响袋獾的传染性癌症还不是一种,而是两种,即DFT1和DFT2。在《科学》最新一期发表的研究中,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分别从100多个DFT1和DFT2肿瘤中提取DNA,与新创建的袋獾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
根据肿瘤中的突变,研究者确定了这两种癌症如何随时间推移而独立产生并演化。其中,DFT1在1986年前后首次出现,DFT2在2011年前后首次出现。DFT1出现后不久就经历了爆炸性传播事件,一只受感染的袋獾可以将其肿瘤传播给至少6只个体。尽管DFT1的扩散似乎已经放缓,后出现的DFT2在各种基因变异类别上都显示出比DFT1更高的突变率。这意味着,目前还未广泛传播的DFT2仍对袋獾有着不可预测的威胁。袋獾群体中的传染性癌症也为我们理解更广泛的癌症演化机制提供了新洞见。
DOI:10.1126/science.abq6453
打破认知,神经元真的很爱吃糖
许多人天生对含糖量高的食物无法抗拒,这是因为大脑就是消耗葡萄糖的重要器官,它会催促你不断摄取糖分以维持其功能。科学家曾认为,大脑中起到支持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是消耗葡萄糖的大户,而神经元本身不会代谢糖分,全靠吸收胶质细胞代谢中间产物乳酸来活动。
最近,《细胞报告》的新研究算是给神经元正名了,作者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获得了一批神经元,并标记了培养基中的葡萄糖。结果他们清晰地看到神经元不仅会吸收葡萄糖,而且具备糖酵解代谢功能。如果在小鼠神经元中去除糖酵解相关蛋白,小鼠会产生严重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这也说明神经元的糖酵解对其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DOI:10.1016/j.celrep.2023.112335
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新靶点
在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α-突触核蛋白积聚并导致细胞死亡。目前的研究多数聚焦于借助抗体清除α-突触核蛋白或是用小分子避免其积聚。现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新研究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寻找可能促进α-突触核蛋白积聚的蛋白质交互作用并进行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