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喝汤顺手加了它
发布时间:2023-04-17 15:58来源: 未知俗话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
在大多中国家庭的饭桌上,总少不了一碗汤,尤其广东人的饭桌上,更是常年离不了汤。我曾问过一个广州的朋友,为什么那么爱喝汤,他一时无法给自己从小到大的饮食习惯找个理由,便打趣道:“医生说我胃不好,只能吃软饭”。
说起来,喝汤确实有很多好处,但错误的喝汤姿势,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比如广东就曾有一对夫妇,煲汤时加入了过量的海风藤,食用完半小时后,两人眼睛突然失明,丈夫还陷了入昏迷,后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
所以,好的饮食习惯,也需要加以规范才能真正的受益于我们的身体,今天,就盘点了一些关于煲汤的误区,爱煲汤的各位,请一定注意。
老广也未必知道的煲汤误区,要注意!
误区一
汤料不是放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煲汤时喜欢放入一些中药来养生,例如红枣、当归、党参等,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可以拿来煲汤,有些药材并不适合一起放入,两者在一起煲汤会影响药效,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另外,虽然有些药材可以用来煲汤,但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的体质,所以也不可以盲目加入。
误区二
煲汤越久越好
“妈妈牌老火靓汤”相信很多人都喝过,一碗老火汤需要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几个小时后,鲜美的汤才算完成。
事实上,和大多人想的不同,煲汤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的。
这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煲汤的原材料以蛋白质较高的肉类为主,而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类,一旦加热的时间太长,氨基酸便会遭到破坏,营养价值也会减少。
除此之外,如果汤料中放入了一些蔬菜类,例如玉米、淮山等,加热时间越长,损害食物中的维生素就会越多,尤其是对温度敏感的维生素C,煮20分钟几乎所剩无几。因此,长时间煲出来的汤虽然看起来颜色浓稠,味道鲜美,但其实可能已经失去了很多营养精华。
误区三
汤好喝,一餐喝好几碗
汤虽好喝,但不可贪多,特别是对于痛风、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来说,更是要谨慎喝汤。这是因为汤料多数为肉类、高蛋白的食物组成,这种汤会更加高热量、高嘌呤。对于痛风患者和肾脏疾病患者来说,摄入过多的热量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