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危机来了?答案可能与想象的不太一样
发布时间:2023-04-15 15:36来源: 未知精子,被称为“生命的种子”,是人类繁衍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精子的生存状况却在不断面临挑战,而由此导致的不育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不孕症患病率估计(1990-2021)》报告显示,全球约17.5%的成年人(约占1/6人口)受到不孕不育的影响,且有增加的趋势。不孕不育在全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一种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尽管报告中没有明确指出不孕不育的男女比例,但据不完全统计,不孕不育中男性的比例占到50%左右。
今年以来,“精子数量告急”“多地精子库呼吁大学生捐精”“志愿者精子合格率不到20%”等词条频上热搜,男性精子话题热度空前。
精子危机真的来了吗?精子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近日,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国内男科领域专家,并探访了人类精子库,试图从中找寻精子生存状况的答案。
精子正在进入卵子。图源视觉中国
精子危机来了?
精子危机真的来了吗?在全球范围内,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似乎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
近年来,国际上关于人类精子发展趋势的研究不断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由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哈盖·莱文领导的一项研究。
该项研究收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53个国家的男性精子数据,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发现,1973年至2018年期间,男性精液浓度从平均每毫升1.01亿个精子减少到约4900万个,浓度减少约51.6%,精子总数量减少约62.3%。
哈盖·莱文团队研究的1973年至2018年人类精子数量趋势图。图源《人类生殖更新》期刊
而且,这种下降趋势还在加剧。2000年以前,下降速度约为每年1.16%,2000年后则达到了每年2.64%。
据此,研究者警告称,精子数量下降的趋势如果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繁衍。
在我国,精子质量下降同样不是一件新鲜事。今年年初,国内多家人类精子库“志愿者精子合格率不到20%”的消息,就曾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早在2017年,发表在学术期刊《生育与不孕》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湖南精液研究项目观测了三万多名中国年轻男子的精液质量,结果发现,合格捐赠者的比例从2001年的55.78%下降到2015年的17.80%,不足原来的1/3。
各地志愿者捐精的合格率真有如此低吗?潮新闻记者日前分别致电了北京、广东、四川、湖南等地的人类精子库,并查阅了部分地区精子库的公开报道,发现大部分精子库捐精合格率都在20%至30%左右,少部分地区甚至不到20%。
为了更近距离了解精子的生存状况,潮新闻记者走进了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浙江省人类精子库。该精子库建于2005年2月,是全国第六家人类精子库,也是浙江省唯一的精子库。
从精子库门口往里走,分别是接待室、取精室、实验室和储存室。在储存室内,潮新闻记者看到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液氮罐,工作人员正在往其中一个罐里放置志愿者最新捐赠的精子。
浙江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正在存放精子。记者 卢一 摄
“液氮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可以长期有效地保存志愿者捐赠的精子,目前这里的精子储存量在5万份左右。”浙江省人类精子库主任盛慧强说。
他告诉潮新闻记者,储存在精子库的合格精子,将会通过定点医院提供给有受孕需求的不孕症患者使用,“所有志愿者的精子都是通过层层筛选才得以保存的。”
志愿者捐精合格率有多少?盛慧强表示,与其他省份相比,浙江省的合格率也不是很高,近几年大约在20%至25%之间波动。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和我们建库初期比起来,还是可以看到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些年合格率可以达到40%以上。”盛慧强说,从精子库的捐献人群来看,精子质量的下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
但盛慧强也强调,精子库定义的合格标准比常规标准要高很多,比如浓度要求6000万每毫升以上,活力要求60%以上等,而且还对精子的形态、耐冻性都有要求,“所以精子库捐精的合格率普遍不高。”
那么按照现有精液常规的标准,近些年男性精子的合格率有显著下降吗?为此,记者又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采访了该院泌尿外科男科中心主任吕伯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