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大气沉降物的危害

发布时间:2019-12-30 14:55来源: 未知
面对雾-霾天,很多人都盼望着风,期待着雨,希望雾-霾能够在空中消散。然而,造成雾-霾的大气污染物沉降到地面后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分中心最新研究显示:我国华北区域已成为全球大气污染物沉降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根据该研究,华北区域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大气硫和氮沉降量分别达6.5吨和6.1吨;重金属铅的年均沉降量达每平方公里14公斤,是发达国家城市区域的十几倍,与欧美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当。
 
  “这不仅意味着华北区域空气污染严重,更意味着这里可能发生整个生态系统的危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坦言。他认为,大气污染物的去向及其影响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干湿沉降本身是净化空气的过程,但是沉降物却污染了土地和水。如果大量的霾颗粒沉降在某一地区,该地区硫和氮的接收量将会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导致土壤酸化和水体富营养化,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王跃思说。
 
  1953年发生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即为先例。导致水俣病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厂直接排放的废水,其危害显而易见;相比之下,区域大气污染物沉降到水体或土壤中的危害影响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更具隐蔽性,人们对此往往缺乏清晰的认知。王跃思认为,防治污染,从源头减排才是正道。目前能够在前端减排做的事情,就不要留在后端修复。
 
  针对污染物沉降这一潜在的生态风险,王跃思等人全面评估了华北区域硫、氮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干湿沉降通量,希望能够在排放清单与沉降清单中找出规律,为制定大气污染物减排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
 
  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潘月鹏介绍,这一研究的观测数据来自于京津冀鲁地区10个典型地点组成的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通量观测网。“在选择10个典型地点时,我们主要考虑该地点的排放源强度、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大气流场。为避开局地污染源,尤其是地面扬尘的直接影响,观测点选在空旷的草地或楼顶,确保数据准确,具有代表性。”潘月鹏解释道。
 
  “我们的研究正是要核查京津冀区域污染物排放了多少,回降了多少,对整个区域影响如何。通过数据细化区域污染情况,摸清哪些地方是污染‘提供者’,哪些地区是‘受害者’,从而在管理上明确责任区,并为区域间经济补偿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王跃思说。
 
  “华北区域之所以成为全球大气污染物沉降量最高的区域之一,与我国燃煤量、钢铁产量和石油化工橡胶聚乙烯产量居全球前列的现状密不可分。我国严重的环境污染短时间内难以改善,治理污染同社会发展一样,也需循序渐进。”王跃思说。
 
  王跃思表示,在同样是雾-霾高发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大气污染沉降量未必比华北区域少。污染的排放清单与沉降清单是否平衡,某种程度上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方面,需要了解污染物的“源”,进行减排;另一方面,也需摸清污染物的去向,即“汇”,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这一工作呼唤更多学科的科学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