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生活 > 健康 >

37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焕发新生!

发布时间:2023-03-30 14:04来源: 未知

“感谢上海四院医护团队的照顾!感谢孟旭教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日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孟先生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脏瓣膜病诊疗中心痊愈出院,心中满怀感激。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套房子,瓣膜就相当于心脏各通道之间的门,这扇门打不开或关不好,就会影响血流的通畅,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慢慢变成心力衰竭,直至心脏‘罢工’。”上海四院心脏瓣膜病诊疗中心教授孟旭介绍,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是指三尖瓣瓣叶附着点向右室心尖部下移,异常附着于右室壁,同时伴有瓣膜发育异常及右室结构改变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

据悉,来自沈阳的孟先生今年37岁,近两年来经常出现心慌、气短,感觉体力明显下降,到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3月初,孟先生慕名从沈阳来到上海,找到孟旭,经多次联系沟通后,决定在上海四院进行手术治疗。

孟旭介绍,孟先生手术的第一个难点是他的年龄偏大,三尖瓣下移畸形适宜的手术时机是15岁以前。由于成年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右心室、房化右心室的退化比较严重,瓣膜修复完成后,心室要全负荷地工作,心室功能的恢复将是很大挑战。孟旭说,成年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后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需要外周体外循环机械辅助(ECMO)度过术后恢复期。

“孟先生手术第二个难点是对瓣膜修复技术的考验,一般来说,如果瓣膜修复失败,可以置换人工瓣膜。如果换机械瓣,就要终身吃抗凝药,由于三尖瓣血流速度慢,容易形成血栓,就要加大抗凝强度,也就加大了出血风险。”孟旭说,因此大多数医生会在三尖瓣置换时会选择生物瓣。但生物瓣平均寿命只有15年,对于一个37岁的人来说,今后每15年都面临一次手术风险,所以瓣膜修复要尽量成功,以避免瓣膜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