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也会“欺骗”我们?

发布时间:2019-12-25 09:20来源: 未知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你——天气预报

在各种各样传媒上

常常看见听到你

每当风和日丽的时候

却想不起你

如果遇到刮风打雷

下雨下雪极端天气时

又会关注重视你

我们总希望天气预报完美

却发现你也会“欺骗”我们?

「气象科普知识」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也会“欺骗”我们?

天气预报是如何出炉的

天气预报虽然有时只有

短短的几十个字,几句话

但预报的形成却并不容易

在我们能够读懂的文字图像之前

天气预报的前身还仅仅是

来自各类气象采集设备里的数据信息

天气雷达、风速仪、百叶箱、雨量器等

观测到的数据组成初步的模样

温度、风力、湿度、雨量等

是天气预报的各个组成部分

经过气象专家对天气进行判断会商

直到得出最后的结论

各类气象数据、云图上的红蓝紫色

及箭头、数字,在专家眼里

已经足以勾勒出天气预报的大致轮廓

会商结束后

天气预报才能正式与市民相见提醒大家未来几天的天气趋势

「气象科普知识」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也会“欺骗”我们?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什么无法达到100%?

天气预报现状

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达到80%以上

我国天气预报水平在过去30~40年中有了较大提高,据中国气象局介绍,目前(2016年),我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7.2%,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0.9%、85.1%。就气候预测模式的客观预测能力而言,水平最高的要数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属于第二层次,也位居国际先进行列。

「气象科普知识」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也会“欺骗”我们?

为什么难于做到绝对准确

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气系统为非线性系统:根据混沌理论,天气预报不可能 100% 准确。

天气气候预测不确定性的最基本原因是系统的混沌行为。啥是混沌?差异极小的两个初始场可以发展成大相径庭的状态。天气预测中初始状态来自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哪怕是很小的误差。

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有限且分布不均: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如雷暴、龙卷、冰雹等经常成为“漏网之鱼”。

因为大气系统里的降水是不均匀的。降水过程好比一盆往外泼的水,通常泼出去的水都是不均匀地落在地面上,会有被淋湿的地方,也会有没被淋到的地方,实际的落区也会与预计的落区有所差异。这就是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中局地可能会出现漏报与空报的原因。

数值天气预报的不确定性:数值天气预报把大气的演变规律近似表示为一组数学方程式,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对未来的天气或气候状况的预报,计算误差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

全球气候变化增加了天气预报的难度: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呈现增多的趋势,这就需要预报专家去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新的天气特点和气候的变化规律,不断发现、总结、补充新的预报经验。

「气象科普知识」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也会“欺骗”我们?

认真进行分析的预报员们

天气预报中播报员身后居然不是地图

在气象局的制作中心演播室,大家惊讶地发现,预报员并不像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指”着地图播报,他们的身后只有一块蓝色的幕布,他们就在这块干净的幕布上“指指点点”。可是为什么观众看电视时,会发现气象主播身后是一幅地图呢?原来这是使用了“抠像”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主持人背面是蓝色,“抠像”之后,凡是画面中的蓝色都会变透明,然后将抠掉颜色的图像叠加在地图上面。

此外,气象预报员左侧还有一个监视器,他们在播报的时候可以从那里看到合成后的效果画面,也可以通过监视器来确认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