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探秘秦岭山区积雪变化

发布时间:2019-12-24 15:39来源: 未知
进入夏季,关中平原不乏酷暑高温,不过留在人们印象中的秦岭最高峰——太白山山顶,依旧白雪皑皑。
 
  然而,近日气象部门的一项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秦岭山区积雪显著减少,进而影响水源涵养和秦岭生态环境,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六月天”,已难得一见。
 
  高山冰川消融和积雪减少,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和公众热议的话题。作为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秦岭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这里的积雪变化备受关注。
 
  从2018年开始,在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陕西秦岭山区积雪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的支持下,气象专家在研究秦岭积雪变化当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寻科学答案。
 
  秦岭山区积雪显著减少
 
  “通过深入分析近56年来雪量变化,秦岭山区积雪显著减少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即积雪日数明显减少、积雪面积显著下降、积雪深度持续变浅、大范围稳定积雪变少。” 雷向杰说,“秦岭山区共有32个气象站,从1980年至今的观测结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区域性高山积雪过程最多,90年代次之;2000年以后,区域性高山积雪过程次数逐渐减少。”
 
  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海拔3700多米,自古就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说,指的是在农历6月、阳历7月的盛夏季节出现的一种自然景观。那么,在秦岭山区积雪减少的情况下,这样的说法是否还“名副其实”呢?
 
  雷向杰介绍,根据观测记录,位于太白山北麓的眉县气象站2003年7月3日至5日观测到连续3天有积雪,太白县气象站1983年7月13日观测到太白山西部鳌山地区高山有积雪。“太白积雪六月天”已经很少见到了。
 
  气温升高为主要原因
 
  影响积雪的因素众多,秦岭山区积雪减少又与哪些气象因子有关?
 
  雷向杰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1961至2016年秦岭山区冬半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29℃/10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减少率为9.4毫米/10年。通过比较分析,秦岭山区平均气温和积雪日数相关性更高。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积雪和气温、降水的关系,气象专家得出了结论,气温升高是造成秦岭山区积雪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减少也是积雪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积雪减少意味着什么
 
  秦岭不仅在气候中有重要作用,还可以说是关中地区甚至整个中国中部地区的一道天然生态屏障。
 
  “积雪是一种资源,是特定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雷向杰说,就植被而言,积雪多,土壤水分充足,对生长更有利。秦岭积雪有利于山间的生态平衡和山下农作物的生长,秦岭积雪减少将会影响生态的平衡和多样性。
 
  积雪也可以看作固体水库。积雪的累积和消融对当地的水资源发挥调节作用,流域内春季融雪可以增加春季河流径流,进而影响气候、生态、农业等各方面。
 
  另外,像秦岭这样的山岳型旅游景点,积雪本身还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积雪六月天”如若消失,无疑将影响秦岭自然景观和旅游发展。
 
  如何延缓积雪减少
 
  可以看到,秦岭山区积雪减少对气候、生态、农业等各方面产生影响。那么,如何延缓该区域积雪减少的速度?
 
  “气温升高是秦岭山区积雪减少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这些方面下工夫。” 雷向杰说。比如加强低碳环保科普宣传,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约纸张,低碳出行,减缓气候变暖,进而降低秦岭山区积雪减少速度,保护秦岭山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多样性。
 
  “一般情况下,被污染的雪比干净的雪更容易融化,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延缓积雪减少。”
 
  此外,雷向杰建议,还应加强部门联动协调,针对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制定中长期人工增雨雪计划,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尤其是增加秦岭山区冬半年降水量,延缓秦岭山区积雪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