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九十年代的航空气象技术

发布时间:2019-12-24 15:18来源: 未知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航空气象科学有了迅速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在自动化航空气象网的节点(航空港)上,地面气象观测形成了连接气象台、起飞着陆区域和指挥控制塔台的局部自动化观测网络,气象观测更加能代表起飞着陆区域的气象情况,观测数据能迅速地传送给气象人员、航行管制人员和飞行人员;重要机场开始建立以多普勒雷达和低空风切变探测装置构成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监测、警报系统;航空气象中心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卫星资料产品和数值预报产品制作航空气象要素预报、重要天气预报和用于确定最佳航线的计算机飞行预报;机场气象台在天气监测的基础上,用数理统计方法制作临近天气预报,其准确率达90%左右;各级航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航行管理部门和航行中的飞机之间,正在形成互相可以直接交换气象信息的自动化航空气象服务系统;以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和低空风切变、晴空湍流为重点的航空气象科研,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定量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情况表明,当代航空气象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广泛应用先进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服务的新阶段。
 
  为了避免在飞行计划中出现任何危险,保证飞行安全、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航空活动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速度和高度的增加,要求迅速获取大范围的实时气象资料,空中交通量的增加,要求提高对那些严重影响飞行的短周期天气系统的监测、预报能力和信息传输速度;为了缩短航时和节约燃油,要求提供更加准确的航线气象数据;航空活动的时空尺度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航空气象数据的构成等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航空气象技术,预计在未来的十年中,航空气象观测在继续提高观测质量的同时,将开始使用机载自动化天气报告系统和相应的地——空数据传输系统,飞机—卫星数据中转系统,以获取时空分辨率较高的空中气象数据,最终将形成一个符合航空需要的,包括地面和空中气象观测的航空气象基本数据获取系统。航空天气预报产品更接近航空的时、空尺度,航空气象业务化分析预报系统将能提供更精确的高空风、温度、急流和晴空湍流预报的数值产品。在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警报系。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诊断、预报方法将逐步实现业务化。航空气象信息的传输在继续提高传输速度的同时,将致力于减少、传输的中间环节,航空气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占用的时间将进一步减少,用户获得飞行区域的气象信息将更加及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导下,我国民航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从1978年至1987年,民航运输周转量较过去增加了6.8倍,飞机数量增加了4.2倍,航线增加到300多条,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随着民航事业发展规模的扩大,我国航空气象科学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目前,我国航空气象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业务水平还比较低,气象服务能力在很多方面还难以完全满足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我国民航在主干航线上使用的客机和飞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80年代的水平,而航空气象技术和航空气象服务却只相当于国际上60——70年代的水平,两者之间很不协调。根据民航事业发展的预测,在未来的十年中,民航客运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飞机的机型数量、航班次数都将有较大的增加,机场导航设施将进一步改善,主要机场将达到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Ⅱ类标准。在通用航空方面,航空摄影、航测、遥感物探、人工增雨和农林等方面的作业项目将不断增多。支线航空也将进一步发展。所有这些都要求有针对性的、高效能的航空气象服务。
 
  未来的十年中,期望我国航空气象技术在一些有限目标上取得一定的进展。机场气象台在接收中心气象台的产品的基础上,利用微机制作本站的短时和临近天气预报。在主要机场配备自动化观测系统,在重点机场配备多普勒气象雷达,提高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警报能力。在各级航空气象单位之间将形成有线、无线电传、气象传真和数据通信并存的航空气象情报传输系统。航空气象中心逐步开展利用网格点数据制作最佳航线天气预报,机场气象台建立机场天气广播和航线天气咨询系统,航空气象服务的能力将有所提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航空气象科研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诊断、预报方法的研究方面将取得进展。到2000年前后,我国航空气象观测、航空气象数据处理和加工能力以及航空气象服务等方面可望达到8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