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风电也可观
发布时间:2019-12-21 16:06来源: 未知
在风资源缺乏的重庆,真的就不能发展风电事业?日前,在重庆市发改委组织的“重庆市风能资源评价”项目验收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重庆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结论,从而彻底揭掉了重庆不能发展风电事业的帽子。专家们认为,重庆虽然不具备发展大型或超大型风力电场的条件,但在山口、河谷地区,特别是盆周山区和长江河谷地区,仍然可以建设中小型风力电场。
重庆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我国风能资源较贫乏地区,多数地区基本不具备发展大型或超大型风力电场的条件,因此,重庆的风电事业至今还是一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然而,作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山城重庆,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适度发展环保无污染的风电事业,既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又可以保护三峡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因此,搞好风能资源评价工作,是发展重庆风电事业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全国风能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城市气象工程研究中心就承担着全市风能资源评价的重要任务,即按照全国统一的技术规定,根据现有的气象台站资料和山地立体气候考察资料模拟全市风速的分布情况,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绘制全市风能资源分布图和区划图,初步估算全市风能资源的总储量、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
为全面启动重庆风能资源的评价工作,全国第一次风能资源评价工作研讨会后,重庆市就成立了以发改委和气象局有关领导组成的风能资源评价及风电场选址工作领导小组。
近两年来,重庆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致力于风能资源评价工作的研究,在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研究开发、实地考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编写了“重庆市风能资源评价及风电场选址气象考察工作大纲”;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收集、处理,建立了完整的重庆市风能资源数据库,完成了各种风能资源的计算;2004年底,在全市选点建成了7个野外自动气象站,为进一步开展基于GIS的精细化风能资源研究和评价提供了条件;收集了宝贵的山地气候考察资料,并利用其对三峡库区风的立体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加强了风能资源评价技术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多次派人参加中国气象局的技术培训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并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利用GIS新技术对地形复杂地区风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复杂地形风资源精细分布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经过近两年的分析研究,在全面分析了重庆市风能资源时空分布状况后,重庆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得出了“重庆市风能资源具有‘总体贫乏、局部较丰、相对稳定、地域性强、分布零散、环境复杂、条件较差’等特点”的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庆风电事业的发展战略。
在验收会上,专家们认为,重庆城市气象工程研究中心利用GIS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复杂地形背景下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方法,在复杂地形风能资源精细化模拟方面取得了突破;其提出的重庆风电事业发展战略,为制定重庆市风电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对重庆风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