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候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9-12-21 15:57来源: 未知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专家介绍,气候变化会对全球和各地区社会经济许多方面都造成影响,包括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的生产、江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人类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能源需求以及工业、保险与其它金融系统都可能受到程度不同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的脆弱区。
 
  我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也承受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影响。在过去的100年中,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平均气温上升了0.4℃至0.5℃;从198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全国大范围的暖冬,1998年冬季最暖,2001年次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00亿美元以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至6%,1998年发生的百年不遇特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近400亿元。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潜在影响已变得意义深远,因为人类最为关注的是粮食需求与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气候变化使中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3个突出问题,一是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二是带来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动;三是引起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据估算,到2030年,因气候变化种植业产量将减少5%以上,牧草产量可能减少10%,渔业生产将损失5%左右。
 
  我国是个水资源严重贫乏的国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景下,我国水资源供给状况将会发生很大变化:随着主要江河径流量减少,蒸发量增大,势必加剧水资源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尤其在干旱年份,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此外,随着径流减少,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河流原有的污染度可能会加重。
 
  近年来频繁袭击我国北方大部的沙尘暴给人们留下了痛苦的回忆。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尤其北方干旱区气候变暖变干和人类不合理垦植、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原因,土地沙漠化将不断加剧,沙漠化速度将不断增大。
 
  我国沿海地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资料显示,中国海平面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2.6毫米。科学家预计,到210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为0.21米至0.74米。海平面上升将会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暖还将对我国生态系统的其它方面造成影响。我国山地地区冰川普遍退缩,冻土、积雪面积减少,导致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将大大减小,春旱容易加剧。全国森林和草原面积将大大减少,沙漠化趋势严重,特别是青藏高原。随着暴雨、洪涝事件的增加,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的地区和频次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经济损失亦将成倍增长。
 
  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及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带来重要影响,许多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如何降伏这条制造危机的猛龙?
 
  专家说,必须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以克服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减缓和控制气候变化的基本对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在减排的国际活动中,应坚持共同而又区别的责任和公平的原则。因而,中国在参加履约进程的同时,在一定时期不承担减排义务,但中国应做好在将来面对国际上更大挑战和压力的可能性。为此中国应加强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与政策研究,从科学、技术、外交、管理等方面做好一切充分准备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可持续发展赢得时间和主动。
 
  我国制定和组织实施了《中国21世纪议程》,从具体国情和人口、环境与发展的总体联系出发,提出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它的实施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截止目前,中国已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9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它们的实施对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保护全球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在加强气候变化的观测和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加强观测和监测工作,加强预测预报和研究工作,开展影响评价与服务系统研究和建设,积极参加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活动等。
 
  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地作出积极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