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明天冬至,淄博将开启三九模式……这种病呈新

发布时间:2019-12-20 15:45来源: 未知

今天一出门,

淄博开启了“雾蒙蒙”模式,

而且这天气比昨天要冷许多,

难道又要变天了?

「天气」-9℃!明天冬至,淄博将开启三九模式……这种病呈新一轮流行高峰!淄博人千万注意!

是的,大雾来了,大降温也要到了!

具体天气预报

22日,多云,北风2~3级,-4~9℃;

23日,多云转晴,北风3~4级,-6~4℃;

24日,晴间多云,北风转南风2~3级,-9~6℃;

25日,晴转多云,南风转北风2~3级,-2~7℃;

26日,多云间阴,东北风3~4级,-5~2℃。

「天气」-9℃!明天冬至,淄博将开启三九模式……这种病呈新一轮流行高峰!淄博人千万注意!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天气」-9℃!明天冬至,淄博将开启三九模式……这种病呈新一轮流行高峰!淄博人千万注意!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天气」-9℃!明天冬至,淄博将开启三九模式……这种病呈新一轮流行高峰!淄博人千万注意!

冬至大如年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唐宋时期,冬至和岁首并重,《清嘉录》则直言:“冬至大如年”。

历史不断更迭,从先秦时代至今,历朝历代古人都将冬至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对待。

冬至民俗

九九消寒: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每逢冬日,多数行业都会减少甚至停止工作,尤其在北方地区,有“猫冬”的习俗。

冬至美食

北方:饺子,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南方: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滕州: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苏州: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闽南: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台湾:台湾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

冬至养生

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

首先,防寒保暖。这是针对所有人群都非常适用的方法,也就是中医养生所讲“去寒就温”。

人体保暖的重点部位有四:即手、足、腰、颈。

手足是人体最远端的位置,也是气血供应相对薄弱的地方,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因此舒适厚实的鞋子、保暖手套是十分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鞋子和手套在满足厚实的前提下,松紧适度也是非常关键的。过松会导致冷空气钻入,保暖效果差,过紧的鞋子和手套则会导致手足的血液循环受阻,反倒不利于保持局部温度。

腰部是人体肾脏所在的位置,即所谓“腰为肾之府”。中医认为,人体之所以能够恒温,肾阳的温煦作用是十分关键的,腰部的保暖可以减少肾阳的损耗。

同时腰部也是人体带脉循行所过,带脉约束一身经脉,与女性的月经和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腰部的保暖尤其重要。现代年轻人尤其女性喜穿低腰裤,露“小蛮腰”,殊不知不经意间已伤害了自身。

颈部是人体脊柱最靠上的位置,也是风邪最易侵犯的地方。冬至时节,风邪夹杂寒气可由此处进犯身体,极易引起颈肩不适和背部的僵紧。

第二,我们可以通过锻炼的方法激发人体的阳气,加强内外御寒的能力。

中医认为,冬季万物蛰伏,是封藏的季节,因此在日常的锻炼中应该避免大汗淋漓。通过八段锦等养生功法锻炼可以调动人体的阳气,每次锻炼时应做到微微汗出,过汗则易损伤阳气,汗出过多皮肤毛孔大开,机体御寒的能力反而下降。

同时,冬季的锻炼时间应选在上午或下午,尤其是老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避免在早晚阴寒最盛的时间段外出锻炼,以免发生意外。

另外,对所有人而言,任何锻炼方式都要循序渐进,不要过量,过度锻炼会导致人体正气受损,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第三,可以通过艾灸、自我按摩和饮食调养身体。

阳气不足的人群可以用艾条或艾柱温灸关元穴和气海穴以及腰部的命门穴和肾腧穴,这四个穴位均有益气温阳,补虚扶正的功效。

也可每晚用桂枝30g、红花15g、艾叶15g、川椒15g煮水足浴,待周身温暖后以手搓脚,即手劳宫穴搓揉足涌泉穴,可以沟通心肾,通达四肢。

此外,在冬至时节前后可以用当归15g、生黄芪30g、生姜适量炖煮羊肉,生姜和羊肉本身性温,适合寒冷季节食用,当归、黄芪两味中药有很好的益气养血功效,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

冬至节气预示着一年的收尾,严寒随之进入我们的生活,看似阴寒至极,实则温煦的初阳孕育其中。

诗人陆游形容冬至“一夜阳从九地来”,中医就像来自九地的初阳,默默地保护着九州生灵的健康,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医医理中汲取生命之水,祝愿大家在一年将尽之时有个幸福圆满的结尾,朝气蓬勃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