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候变暖对疾病流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2-20 15:22来源: 未知
综观全球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事实,有充分理由怀疑果子狸幕后的帮凶是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疾病传播的头号帮凶。美国一生态研究学会的知名研究小组在2002年的《科学》上发表论文,发出气候变暖,流行病将开始肆虐的警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从人到植物、飞禽,到走兽,到海洋生物等,都可能遭到流行病“病菌”的袭击,破坏脆弱的生态系统,并可能使某些生物物种灭绝,人类面临的危险也正在增大。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除了洪涝、干旱、热浪等直接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外,还给生态平衡,尤其是微生态平衡带来了强烈影响。改变了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媒介昆虫或宿主孳生的栖息(居住)地,从而改变了流行病的分布和发病率,其中表现之—为传统的传染病又重新死灰复燃。在美国,已经绝迹的疟蚊又在一些地区出现。在东非和拉丁美洲疟疾或疟蚊向高海拔地区蔓延,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地区性的气温上升有关。大量研究表明,气温的上升会增加高纬度地区疟疾流行的危险。我国目前疟疾发病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有两亿人口受到威胁。登革热又在许多地方卷土重来,上世纪70年代,由于各国采取灭蚊措施,这一急性疾病曾被控制在东南亚地区。然而,进入80年代,登革热在加勒比地区再次出现,随后又侵入巴西、秘鲁、巴拿马等国。非洲有史以来第一次爆发了登革热。台湾在绝迹35年后又出现了登革热。近20多年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也先后爆发。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出警告,登革热正在全球迅速流行,这十几年来,其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每年发病数千万例,死亡年均两万人。据估计,全球100多个国家中将有25亿人可能受到传染。
 
  全球变暖影响生态系统,带来另一种危险是可能激活某些新病毒。世界卫生组织一份研究报告证实,至少有30种新的传染病在过去20年里出现。对新兴病毒研究的大部分人员认为:各种新病毒的出现有可能是人类破坏环境、气候变化扰乱了病毒巢穴的结果,这些原本寄居在野生动物身上,活动于封闭世界中的未知病毒,在人类活动的进程中,新的病毒在今后将不断地被发现。科学家估计,地球上90%的生命尚未被人类确认,我们对自然界约5000种病毒的95%尚一无所知;在约100万种细菌中,也仅对其中的2000种做过定性。
 
  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的升高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会使各种水媒疾病的发病增加。全球气候变化会加快大气中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速度,造成氧化剂的增加并诱发一些疾病,如眼睛炎症、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阻塞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等病。平流层臭氧的减少,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干扰,可能使人体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
 
  除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外,还有很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健康,助长传染病的传播,增加疾病灾害的损失,增大传染疾病控制和防疫工作难度。滥施化肥农药,广泛使用抗生素,导致生物和微生物的变异和抗药性,全世界抗药昆虫已达300多种。仅感冒病毒50年来就4次大变异5个亚种,每10年一次大变异,两三年一次小变异,每一亚种与亚种各有不同。一般临床统计,发现80%呼吸道患者对常用的抗生素都有抗药性。抗生素对SARS病毒不起作用也就并不奇怪了。砍伐森林,烧毁植被,捕杀野生动物,过度挤压自然空间,使生物四处逃散,寻找新的家园和宿主,增加了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和病毒感染的几率。繁荣的旅游业,世界范围内的人员流动,高速的交通工具,大大增加疾病传播的空间,缩短了传播的时间。古代,啮齿动物把瘟疫从大陆这一头传到另一头,至少用100年,而现在,几十个小时就可以把瘟疫传遍全球。
 
  都市化造成了人口高度密集,带来传染病大流行的危险性,容易导致传染病通过空气、食物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群越多,则易感染人群越多,传染几率越高。上述种种情况的变化,增大了各种流行病危害人类的可能性。
 
  作者认为,以下三方面是目前气象部门很有希望的切入点。首先,要在目前人体健康生活、常见病、多发病的气象指数预报和服务的基础上,把研究和服务领域伸展到传染病领域,开展短、中、长期的传染病预测、预警服务,形成系列产品。其次,对主要流行病、传染病开展气候风险评估和气候区划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研究疾病滋生、传播、爆发过程与气候的关系,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研究疾病气候评估模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疫情、气候和其它环境数据库,进行疾病气候区划,确定各季节、各地区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建立疾病的气候监测、预警实时业务系统;建立为公众服务的信息产品制作、发布系统,为社会提供内容丰富、准确、及时、权威的疾病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以及疾病预防、保健等各类服务产品。第三,开展居室或交通工具中小气候与疾病滋生、传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