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关于气候变化你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19-12-19 14:26来源: 未知
近来,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未来前景的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各方强烈关注。今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省气象局看望气象工作者时就十分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并作出了加强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指示。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决策者摘要中的最新研究结果,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1℃—6.4℃,海平面可能升高0.18—0.59米,而且这种无法逆转的过程将持续几个世纪。也许就在不太远的将来,人类将不得不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灾难性后果。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分地域国界,人类只有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寻求控制全球变暖的现实途径,才能真正把握现在和未来。从本期开始,本报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合作开办“气候与气候变化讲座”专栏,旨在向广大读者传递和普及气候与气候变化知识,使读者高度重视气候变化,携手护卫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在谈及气候及气候变化一系列相关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它们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
 
  气候不同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及以上)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距此平均值的离差值(气象上称距平值)表征。公众日常关心的是每天的天气如何,但不少社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经济计划的制定者,为合理安排各种活动,以求趋利避害,更关心气候状况,特别是未来的气候。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变化敏感性也增大。气候变化是由气候系统的变化引起的。我国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之一。
 
  气候系统指的是一个由大气圈、冰雪圈、水圈、岩石圈(陆面)和生物圈组成的高度复杂的系统,这些圈层之间发生着明显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系统自身的动力学作用和系统外部的强迫作用下(如火山爆发、太阳变化、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成分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气候系统不断地随时间演变(渐变与突变),而且具有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变化与变率(月、季节、年际、年代际、百年尺度等气候变率与振荡)。
 
  关于气候系统的演变,人们是如何监测和测量的呢?
 
  由于气候系统的变化一般是长期的和渐进的,并且变化的量值并不很大,因而必须知道这些观测和测量是否足够长和足够准确,以使其能够代表气候系统各部分的真实变化。比较系统而准确的观测和测量始于19世纪中叶,至今只有140年左右的历史,一般称之为仪器观测时代。要想了解更早时期气候的变化,则必须利用其他方法,如树木年轮、冰芯、花粉、湖泥、风尘、珊瑚、历史文献和记者等,重建过去几百年或几千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气候变化记录。这些资料又称代用资料。
 
  在过去100年的时间中,人们对全球气候的了解主要依靠气象部门的世界天气监视网(英文简称WWW)。温室气体的直接测量仅有50年时间。另外,在近50年中,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许多专门的大气、海洋、陆面、极区等外场试验,获得了大量特别的观测资料,这也为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卫星的出现为检测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可以连续地对全球进行多种要素的观测(辐射、云、降水、温度、臭氧、冰雪区、植被以及多种海洋要素等),但由于资料的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0—40年左右,所以其应用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更深入地综合了解气候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演变,多个国际组织正在携手建设业务化的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全球气候变化究竟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引起还是人类活动造成?用何种方法可以识别?这便是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归因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气候变化研究中一项十分复杂和困难的工作。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统计上的“信噪比”问题,也就是说,检测研究应该显示出,一种观测到的变化从统计上是否高度异常。为了解其原因要进行归因方面的研究,把气候变化归因于人类活动会涉及到统计分析和细致地分析多种证据,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所检测到的气候变化是否真正由人类活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