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候变化警惕流行病肆虐

发布时间:2019-12-19 14:22来源: 未知
全球气候变化的“罪宗”之一是流行病肆虐。科学家掌握了大量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疾病传播的头号“帮凶”。早在1990年,IPCC就指出,气候变化影响媒介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范围和流行程度。2002年,美国一个知名研究小组就曾发出警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从人到植物、飞禽,到走兽,到海洋生物等,都可能遭到流行病“病菌”的袭击,并可能使得某些生物物种灭绝,人类面临的危险也正在增大。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气候因素直接对人类的生物学、生理学特性产生影响,主要有冷热应激反应和热浪、寒潮、干旱、洪水、暴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冬季出现气温急剧变化时,人们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这两类特殊人群的呼吸道粘膜功能下降,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2006年,浙江省就有不少地区的学校和流动人口集聚地曾出现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等传染病的局部暴发。今年暖冬,这些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威胁将进一步增大,尤其是流感、禽流感,一旦暴发流行,危害极大。虽然暖冬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或死亡率下降,但往往容易发生强降温天气,温度变化剧烈,而导致脑卒中发病率上升。暖冬还容易发生大雾,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从而引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间接影响是由气候因素诱导其它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系统的变化,进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而引起媒介传染病和非媒介传染病发生的强度和范围的变化;还有平流层臭氧减少、紫外线强度增加和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人类各种健康问题。
 
  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染病的影响又可分为虫媒、水媒和其它传染病的影响。
 
  对虫媒传染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改变虫媒的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增加虫媒繁殖速度、侵袭力和缩短病原体的潜伏期,从而影响虫媒疾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大的有疟疾、血吸虫病、登革热、乙脑和其它虫媒疾病。几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外来疫源随之输入,疟疾发病又开始逐年增加。近几年,登革热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有所上升,如果各地存在传播登革热的白蚊伊蚊,一旦有疫源输入,就可能造成登革热的传播流行。
 
  对水媒传染病的影响主要是气候改变水源的分布、温度和微生物种群数的变化。海洋浮游生物是霍乱(或副霍乱)弧菌等病原体的天然储存库,从而气候变化影响着霍乱和其它疾病的发病率。暖冬气候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造成霍乱、伤寒、菌痢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并使流行季节提前。台风、暴雨和洪涝引起粪便污物对水源和居住环境的广泛污染,易引起霍乱等经水传播的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
 
  气候变化影响其它传染病的一种途径是通过食品。气候变化对食品原材料,或在食品的制作、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受到污染都可能造成影响。全球变暖将可能增加经食品传播疾病发生的几率。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食物中毒报告的次数和中毒人数较2005年同期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其原因与2006年第四季度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较高,食物中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加快有较大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会加快大气中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光化学反应速度,造成光化氧化剂的增加并诱发一些疾病,如眼睛炎症、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阻塞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等病。
 
  平流层臭氧的减少,紫外线辐射增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干扰,可能使人体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