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候变化适应性计划有待完善

发布时间:2019-12-19 13:58来源: 未知
COP13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于今年12月在巴厘岛举行。 
 
  在众多的边会发言中,有关气候系统观测和科学研究重要性方面的讨论也比较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过去主要是体现在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估方面,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强调其在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价值。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值得引起国内有关方面的关注。
 
  由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发表,以及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推波助澜,目前国际气候政治界普遍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如何有效减缓和适应即将发生的气候变化。
 
  除了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环境咨商工作委员会组织的边会上有关于发展中国家观测系统建设和适应需求方面的发言外,世界气象组织(WMO)还主办了“改进气候适应的决策:提供科学基础”的边会,发言人阐述了如何把观测和科学研究结果应用于气候变率和气候变化适应活动等问题,呼吁进一步强调科学在气候变化适应中的作用。英国哈得莱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组织了“英国气象局哈得莱中心的研究:有助于政策的新科学信息”边会,介绍了新的5年研究计划活动,认为该中心即将获得的更细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预估信息对于气候变化适应活动至关重要。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非洲气候变化适应:通往区域解决方案”边会,同样讨论了区域气候变化细节知识对于水资源和荒漠化等领域适应活动的重要性。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组织的边会“全球冰雪展望”则从水资源短缺角度说明了适应气候变化对大气变量以外环境要素观测的急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适应议题谈判的推进,以及世界各国对气候变化适应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国际气候政治领域对观测系统和科学信息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
 
  气候变化的适应活动要求科学界提供更详尽准确的科学信息,特别需要区域和局地尺度上详细的过去和未来气候情景信息,包括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可能变化趋势,以便评价气候变化的现实和潜在影响,制定合理的国家和地区适应政策。因此,区域和局地尺度上的科学信息是开展气候变化适应技术和措施研究、制定适应性政策的基础。
 
  目前,科学界在满足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需求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气候观测系统建设还非常落后,研究和业务基础十分薄弱。国际科学界和政治界已经初步认识到这些问题,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发展中国家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能力建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对气候变化影响非常脆弱的地区。我国在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方面进行了若干部署,但国家的适应性计划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地说,在气候变化适应性方面,我国今后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识别气候变化影响热点或脆弱地区,以及地面气候观测缺口地区,对于具有较高脆弱性、同时观测台站稀少的地区,要加大投入,大力加强观测系统建设,以便满足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评价研究需要。(2)针对适应性研究和规划的需要,发展全国和地区的长序列、均一化历史气候数据集,相关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数据集,以及未来气候情景数据集。(3)开发和完善用于气候预估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技术和模型工具,包括长期气候趋势预测技术、全球和区域气候数值模式、水资源和农业产量等评估模型、脆弱性评价方法等。
 
  (4)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评估研究,尤其要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能源消费、人体健康以及脆弱地区影响的评估,科学制定适应性对策和措施。
 
  (5)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大气候变化科学和适应领域人才队伍培养、组织机构建设和研发经费投入的力度。
 
  (6)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观测、研究和适应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大力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建设自己的气候观测系统和研究、业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