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有“忧”有“喜”

发布时间:2019-12-19 13:58来源: 未知
全球变暖将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青海省气象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从1961年到2006年,雪域高原的气温不断上升。青海省境内气温每10年上升0.33摄氏度,升温速率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水平,柴达木盆地平均气温甚至以每10年0.44摄氏度的速率上升。专家预测,到2030年,青海省平均气温将上升2.2摄氏度到2.6摄氏度,气候变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出现了冰川退化、冻土程度减弱、湖泊水位下降、湿地萎缩、河流流量减少及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1990年到2000年,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冰川雪线上升,个别地方雪线上升达3.4公里。冰川退化现象也十分明显,冰川北部1990年有一个较大冰舌,到2000年时已完全消失,冰川的整体面积由1990年的166平方公里退缩为2000年的134平方公里,2002年再次退缩为101.94平方公里。
 
  冻土程度和湖泊水位也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弱和下降趋势。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冻土表现为地温显著升高、冻结持续日数缩短、最大冻土深度减小等总体退化的趋势。20世纪70~90年代与60~80年代相比,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季节性冻土面积由38.1%增加到41.6%;巴颜喀拉山南、北两侧多年冻土下界分别上升了50米和70米。
 
  对于湖泊来说,气候变化最大的影响是湖泊的水量。首先,气候变暖使一部分冻土融化,降水渗透增强导致进入湖泊的来水量减少;第二,气温升高使湖泊的水面蒸发量增大;第三,气温升高虽然可能导致冰川融水增加,但对于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其增加量不足以抵消降水量的减少和蒸发量的增大。上世纪60年代,青海省玛多县境内有数千个小湖泊,现在近半数已干枯。研究表明,从1961年到2006年的46年,青海湖水位以每10年0.752米的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湿地萎缩、河流流量减少、草场退化、土壤沙化也是气候变暖的“后遗症”。在黄河源区,河流、湖泊、沼泽三类主要湿地一直呈减少趋势,其中以沼泽面积减少最为显著,从1990年到2004年就减少了近200平方公里;1961年以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流量逐年减少,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减少最为明显,以致经常断流;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年平均退化速率由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3.9%上升到90年代的7.6%,高寒草原退化速率由2.3%上升到4.6%,20世纪末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场面积已达26%到46%;青海湖区、黄河源区、龙羊峡库区等地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沙化,而且沙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仅如此,气候变暖还增加了暴雨的次数和强度,导致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水土流失加重。
 
  但是,有专家认为,全球变暖给青藏高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有正面的。一方面,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干旱加剧,降水增多,降雨强度增大,冰雹灾害增多、程度加重,雷电灾害频繁;另一方面却推动了农业生产和旅游业。气候变化导致作物生长季延长,有利于冬小麦等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和复种指数提高,还延长了旅游时间,特别是西宁作为“夏都”的优势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