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

发布时间:2019-12-18 15:42来源: 未知
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来自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人类活动引起环境的破坏,导致自己所处的生态系统形成对自身的威胁。当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濒于崩溃的临界点,生态危机就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而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期特约专家:本报科学顾问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副主任正研级高工毛留喜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安全”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它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
 
  由水、土、大气、森林、草原、海洋、生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的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活动都离不开所栖息的生态环境。当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它的生态就是安全的;反之,就不安全。
 
  生态安全的评估标准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不同国家和地区或者不同的时代(发展阶段),其标准会有不同。生态安全由众多的因素构成,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生态安全的条件也不相同。生态安全的概念首先是针对宏观生态问题(区域、国家乃至全球)提出的,但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具有区域性、局部性。当前人们最为关切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洪涝灾害、沙尘暴等大多数属于区域尺度,因此可按地理区、生态区或行政区研究生态安全问题。
 
  生态安全强调以人为本,其标准是以人类所要求的生态因子质量来衡量的。生态安全的威胁往往是来自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人类活动引起环境的破坏,导致自己所处的生态系统形成对自身的威胁。
 
  在持续了8000多年的农业文明形态下,地球的生态容量还能承受人口和物质需求的共同增长,这座山秃了若干年后还会变绿,这里土地沙化了还可以移居到别的地方开垦、放牧。持续至今200多年的工业文明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使地球的自然资源遭到了过度的消耗。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了濒于崩溃的临界点,生态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灾难而冲击周边社会的稳定。森林的锐减、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与迅速扩大以及土地退化等全球性关系到人类本身安全的生态问题一次次向人类敲响警钟。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异常,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
 
  气候格局与人类的适应性,决定着支持生命的食物、淡水和其他资源的可利用性。气候异常变化、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大气化学组成的异常变化等,都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人工管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命支持系统产生深刻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的增加,如干旱和热浪的持续,可增加城市和森林、草场发生火灾的可能,会破坏粮食生产和水供应。长期持续和过量的降雨会引起洪水、延误农业耕种、污染水源以及破坏生产。
 
  气候变化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动,粮食产量的波动,使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额外增加。全球变化对畜牧业、渔业、林业等也将产生严重影响。全球变暖将导致水资源供应更加紧张,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还影响人类健康,在过冷和过热条件下死亡率都将增加。
 
  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冰水融化,海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到居住在海岸边、岛屿上和河流三角洲等低洼地带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海平面上升还会使数百万人处于与暴风雨有关的不定期泛滥的危险中。
 
  我国作为后起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拥有最多的人口,人均占有资源相对匮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大国。粗放式地开发利用资源,已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及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生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到二十世纪末国内生态危机全方位爆发,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大气污染、土壤毒害、水质恶化、食品安全危机、能源危机正日益威胁到每个中国人的生存,世界也感受到中国资源需求的压力。
 
  保障生态安全,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气象条件作为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决定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格局和功能,同时也是短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变化的最频繁、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
 
  生态气象业务服务是通过对有关生态因子监测,研究气象条件与生态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实时发布监测与评估报告,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主要包括生态观测、生态监测评估、预测以及生态建设气象可行性论证和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