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候变暖 环境问题首当其冲

发布时间:2019-12-18 15:41来源: 未知
旱灾、洪水、罕见的低温冰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已极大地危害人类的生存。日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中国北方气候变化与清洁发展机制和自然灾害演变趋势及对策研讨会上,来自气象、地震等学科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气候变暖已成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幕后杀手”,并位列制约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华北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人口和经济密集的地区,超强度的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气候与环境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气候的干暖化趋势日益凸显,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北京为例,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相比,年平均气温约提高1℃以上,冬季则提高了近2℃。年降水量则减少了近100毫米。从1999年以来,该地区连续9年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京津大都市圈近20年来城市迅速扩展,城市热岛效应与全球温室效应叠加,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更加突出;区域交通的迅速发展使汽车尾气排放量剧增;城郊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在污染地下水的同时,也增加了氧化亚氮的排放;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能源基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本地区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并加重了水资源危机。
 
  可以预见,气候变化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如农业生产风险增大,林火和病虫害风险增加;沿海地区洪涝、风暴和其他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等。专家指出,在气候变化加速的情景下,华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受到的影响不可掉以轻心。
 
气候变化与清洁发展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郑大玮介绍,为实现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给出了有关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清单,并提出了三种灵活机制,即联合履行、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允许附件一国家(即发达国家)在非附件一国家(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或碳汇项目,并将最终核证的减排量计入本国的减排目标。
 
  三种灵活机制只有清洁发展机制涉及发展中国家,目前它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参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达国家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核证的减排量,发展中国家也能因此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来减少本国的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因而它是一种双赢的机制。
 
  据专家介绍,我国是CDM项目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实施CDM项目的有利条件很多,如技术能力强、国家风险低以及比较容易获取项目投资等。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CDM项目的开发潜力占世界的50%以上,可为我国每年带来数十亿美元的资助并帮助引进先进技术。
 
科学发展观指导华北区域清洁生产
 
  专家指出,华北地区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并为此开出了良方:
 
  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华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更换燃料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充分利用余热发电工艺、钢铁厂转炉煤气回收和煤炭开采中的甲烷回收发电等技术。
 
  二是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华北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都很丰富,有些地方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以在小型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不断开拓。
 
  三是其他温室气体减排。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三氟甲烷(HFC23)的减排,三氟甲烷(HFC23)是制冷剂传统氟利昂的替代物HFC22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安全无毒,但其温室效应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11700倍。同时,应加强农业节能减排,在农产品加工和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生产耗能及农业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方面减少排放。四是碳汇项目。目前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华北山区造林的潜力还很大,即使不适合造林的高寒半干旱偏旱区也应以种草和灌木为主开展绿化。
 
联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面临严峻的减排形势和快速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我们要做到既减排又发展。主动减排是我们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是对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河南省农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庆周如是说。
 
  鉴于华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别是干旱化的严峻形势,专家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联合起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研究:
 
  一是加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监测、预测、预警和科研工作。二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三是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四是积极开发风能和太阳能;五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六是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发展高效农业。七是加强气候变化的科普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