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甘肃直面气候变化问题

发布时间:2019-12-18 15:24来源: 未知
气候变化问题从来不以行政区划来分布。然而,当祁连山雪线上升、民勤绿洲退缩、甘南草场退化等一系列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都集中在甘肃这个中国西部不是很发达的省份面前时,人们不得不为甘肃担忧。
 
  甘肃已成为一个气候变化敏感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气候变暖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河西走廊水资源危机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如何面对日益敏感和脆弱的气候与生态问题,成为摆在甘肃气象工作者面前一道艰巨但必须攻克的难题。
 
温总理关心的四件事均系应对气候变化
 
  甘肃的气候变化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关心。温家宝总理曾先后12次对民勤生态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他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谈到所关心并希望甘肃做好的四件事:一是决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二是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是保护好祁连山冰川;四是防止黑河、石羊河流域沙化和河西走廊地区耕地盐碱化。这些问题无一不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相关。
 
  2007年10月1日,温总理视察民勤并亲自主持召开民勤防沙治沙和石羊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座谈会,甘肃省气象局局长张书余作为代表,以“应对气候变化,哺育祁连山冰川”为主题向总理做了专题工作汇报。气象科技工作者牢记总理嘱托,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呈报了《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冰川和河西内陆河流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专题报告,为解决河西走廊水危机问题寻求治本之策,新华社以“人工增雨雪保护祁连山冰川缓解生态危机”为题在《国内动态清样》上对此进行了报道。2007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估算总投资44.51亿元;国务院批复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总投资47.49亿元。甘肃省气象局参与了两个项目的可研报告的编写和论证,为之提供了科学的论据,为争取国家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
 
干旱问题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着力点
 
  甘肃“十年九旱”,干旱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是个“瓶颈”。多年来,气象部门开展了“甘肃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减灾技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多项研究,在基础环节上探索气候变暖情况下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新路子。
 
  在甘肃,省部共建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和“兰州国际环境蠕变研究中心”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面担负着科研支持的重要责任,甘肃气象部门还连续举办了两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国内外视线,共同增强应对干旱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现在是干旱气象与灾害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立足区域,甘肃开发建立了西北干旱监测预警评估业务系统,对区域内干旱及其衍生灾害实现实时监测、诊断分析和预测预警,下发干旱监测预测的业务指导产品。
 
  面对去年7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甘肃气象部门积极开展应对工作,及时分析灾害情况,提供灾情变化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避免灾情扩大、减少灾害损失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持续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有效地减轻了干旱灾害影响,改善了生态环境,维护了全省的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科研成果带动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
 
  目前,甘肃气象部门拥有武威荒漠生态站、定西干旱生态气候观测基地、祁连山野外观测试验基地等7个野外生态气候观测基地,在典型环境区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同时运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手段实时监测全省森林植被、水体、积雪和冰川的变化情况。甘肃气象部门还与中科院寒旱所合作开展祁连山气候变化研究,与兰州大学合作开展干旱生态研究,与林业部门合作开展沙尘暴研究等,努力实现“双赢”;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在区域气候变化模式评估、陆面过程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极大地提升了甘肃区域气候变化评估预估水平,气候变化评估业务系统也已初步开发建立。
 
  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甘肃省气象局成立了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摸清了全省特别是河西地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完成了甘肃省风能资源的评估,提出了《甘肃省风电场的发展规划》,对拟建风电场的场址开展风能资源详查,为打造清洁能源大省、开发“陆上三峡”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前,甘肃气象部门正在整合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准备成立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中心。同时,进一步加强气候系统多圈层观测体系建设,围绕重点工程项目不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法制建设,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