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适应减缓并举直面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19-12-18 15:17来源: 未知
 11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发布《2006年温室气体公报》称,去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381.2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比2005年上升了0.53%,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二氧化碳是最常见的主要温室气体,它的排放会引发温室效应,致使气候变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
 
  2006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有记录以来最高值,这无疑再次向我们敲响了“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警钟。气候持续变暖,对我国经济、生态和环境都将造成巨大影响,探索一条“适应与减缓并举,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IPCC4:气候变暖不容置疑
 
  观测证据表明,气候变暖已经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温升高、大范围雪和冰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许多自然系统正在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
 
  该评估报告指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很可能是导致近50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已明显增加。充分的证据表明,在当前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和相关可持续发展措施下,未来几十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增加,并可能导致全球进一步变暖。气候变暖给我国带来巨大压力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很大挑战。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国在降低单位GDP能耗上面临巨大困难,减排压力也将越来越大,为此,我国已采取许多措施,如加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调整能源和消费结构,以应对全球变暖给我国发展建设带来的压力。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增强、频率增加、影响范围增大,造成的灾害加重。目前的监测结果显示,2007年将很可能是我国自1951年来最暖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大洪水;北方出现罕见的连阴雨天气;重庆遭受百多年来最强暴雨袭击;江南、华南出现50年来罕见大旱;强台风“罗莎”横扫东南沿海……气象灾害及气象衍生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我国经济损失骤增。模式预估结果表明,未来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加剧,这将给我国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上面增加更大的压力。
 
  气候变化不仅使极端事件增多增强,持续的变暖也对我国自然系统和经济社会构成威胁。过去100年我国平均气温上升了0.5℃~0.8℃。近20年我国春季物候期提前了2~4天;近50年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21%,西藏地区冻土厚度最大减薄4~5米;河川径流量减少;沿海海平面上升加速。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仍以负面为主。这必将使我国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适应气候变化的压力。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着手考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防灾减灾
 
  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事关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部署,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罗勇建议,我国进一步坚持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整体能力,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切实加强防灾减灾,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逐步建立较完善的中国气候观测系统,获取急需的第一手基础性资料,尽快提高我国气候系统监测能力。目前,我国的气候系统观测还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限制相关领域科技进步的瓶颈。加强气候系统观测,不但有助于提高我国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服务能力,还能有效消除国际社会对我国减排问题的一些不正确认识。
 
  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减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为我国进一步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服务。气候系统极为复杂,充满变数,为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信息。要在加强气候系统观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气候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大力促进科技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候系统模式,建立气候变化领域科技支撑体系。
 
  应对气候变化要适应和减缓并举,气候变化是气候自身的变化,也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一边减缓气候变化,一边要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主要是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对极端气候事件、自然灾害的应对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候变化风险。本世纪全球变暖趋势已不可避免,气象灾害总体上将趋多趋重。就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来讲,采取适应措施,特别是采取针对极端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的有效适应措施,更为现实和紧迫。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就要加强气候变化对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影响研究和评估,为国家把握适应和减缓宏观战略决策,为地区和部门采取有效适应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服务。充分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多层面、全方位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加强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生态和环境演变、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程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影响评估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很长远的事情,我们应当长远考虑,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和制度,切实落实我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决策和具体措施。我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国之一,气候的渐变和剧变都对我国自然和经济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应在继续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制定具体配套措施的同时,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以法律法规规范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使保护气候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保障应对措施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