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青海:气象“把脉”高原农业

发布时间:2019-12-18 15:14来源: 未知
 6月23日,青海省气象部门组织农气、遥感等方面的技术人员,针对“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省农业气候资源网格化分析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科研课题,奔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就该地区产业结构布局现状、气候资源利用、种植需求以及在农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调查。
 
  这只是青海省气象部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当地农业的一个缩影。
 
  青海省气象局局长、研究员陈晓光介绍,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直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气候变化导致作物生长季延长。青海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升高,农耕期积温增多,热量资源增加,作物生长季延长,有利于扩大冬小麦等喜温作物的面积和提高复种指数。二是气候变化导致农业气象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日趋严重。三是气候变化使作物病虫害增多。四是气候变化对化肥、农药的使用产生影响。他多次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重视气候变化对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发挥它的正效应,减少它的负效应,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服务农业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这方面,青海气象人承担起了义不容辞的职责,先后申请并完成了多项针对农业的科研课题,给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科技支撑。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颜亮东介绍,通过“气候变暖背景下青海省农业气候资源网格化分析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课题,将建立青海省气温、降水量、光照空间插补模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给出高分辨率网格化的青海农业气候资源分区图,包括热量资源分布图、不同量级积温保证率分布图、水资源分布图、蒸散分布图等;统计、分析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包括积温、生物学下限温度、降水量(灌溉量)、生育期等,确定各种作物适宜种植气候区域;同时,结合青海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成果,在各种农作物现有种植区域、面积、产量分布等农业结构布局的基础上,提出青海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建议等。该项目在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明确粮食的安全状况、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经济意义。
 
  6月12日,根据《青海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开发与应用计划》,由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组织相关科技人员申报的“气候变化背景下青海省农业结构调整方向研究”和“青海省粮食生产潜力研究”两个项目,经青海省农普办课题招标评审小组研究,予以立项。据了解,这是青海气象部门首次获得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课题。
 
  在农业病虫害监测预报方面,青海省气象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从今年各种农作物播种开始,积极开展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农业气象预报和现状调查工作,及时发布各类病虫害监测预报预测信息。先后针对小麦条锈病、麦茎蜂、蚜虫、油菜茎象甲、草原蝗虫发生发展与气象、大气环流、海温等相关环境条件和要素的关系,分析发生规律,制作发布趋势预报产品,并联合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部分农业气象观测站开展现状调查,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不断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发布2008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小麦锈病发生趋势气象条件预测、青海省油菜虫害发生趋势气象条件预测、青海省蝗虫发生趋势气象条件预测等四期病虫害预报产品,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对各地抓住病虫害初发阶段和防治的最佳时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另外,由气象专家参与的“海东地区春季干旱监测预报服务系统”课题日前也通过了验收。该课题建立了海东浅山地区各县逐年春秋季降水量、土壤重量含水率及最大干土层厚度等资料的数据库,分析了温度、降水量、蒸发量及透雨的出现时间等诸多因子与春季干旱之间的直接关系。通过课题研究,划分了海东地区春季干旱等级,确定了影响春旱的因子及气象预报指标,为春旱预测预报提供了准确依据,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