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释放森林的第一缕清香

发布时间:2019-12-18 15:08来源: 未知
  小兴安岭林区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属于温带北部以阔叶红松林为代表的针阔混交林区,森林覆盖率为80.4%。小兴安岭地区温度低,碳的输入量大、排放量小,植被和土壤两大系统碳密度较高,固碳功能潜力巨大,可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重要保障。黑龙江省伊春市纵贯小兴安岭山系,目前作为中国气象局下设的唯一一个森林生态监测站——伊春五营森林生态研究站,已经匹配了许多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野外生物观测场,能够收集到第一手科研资料。借此优势,伊春五营森林生态研究站不断致力于把科研资料转变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针对目前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变化的严峻形势,近年来先后与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气象局信息中心和其他生态站联合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不断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数据管理体系——宏观把脉生态研究
 
  2007年2月,伊春市气象局启动“生态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分析技术和应用研究”项目,由气科院和7个生态试点站共同参与,主要研究目的是对生态气象自动观测资料的数据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建设一套较成熟的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校正及分析技术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可靠依据。
 
  根据气候变化发展轨迹,伊春五营森林生态研究站不断拓展应对气候变化业务领域,不遗余力地提高科技含量,创新林区生态系统研究途径,先后从美国购进了涡度相关、光谱分析仪和冠层分析仪等仪器以及大型人工智能气候箱,并建立了理化实验室。为解决气温低、热量不足与育苗生产之间的矛盾,伊春市气象局开展了“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裸根苗培育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课题研究。此课题为中、高纬度地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每年可为当地营林部门节省资金100余万元,受到政府和营林部门的欢迎和好评。目前该局正积极向生态环境服务领域拓展,开展对森林生态环境项目的动态监测及服务。
 
  碳封存研究——碳汇林的营造提供依据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发挥着巨大的碳汇作用。从2008年1月开始,伊春五营森林生态研究站与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充分利用涡动相关协方差测量系统及美国先进仪器设备和翠峦、朗乡等18个林业气象站观测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封存研究及其经济价值评估”项目研究。利用陆地植被的固碳功能,是固碳减排方式中成本效益最优的方法,因此碳贸易正成为目前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强有力的办法。所以,目前伊春五营森林生态研究站抓住碳贸易提供给小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契机,开展小兴安岭地区碳循环的研究,以便准确评价伊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通过研究,探明小兴安岭针阔混交林的碳封存,作为碳汇潜力及不同树种对碳汇的贡献大小,并确定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监测和生态效益评价方法体系,计算小兴安岭地区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固碳的经济价值,为小兴安岭地区碳汇林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为碳贸易的进行提供数据支撑。
 
  生态监测评估——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面对这一情况,伊春五营森林生态研究站积极开展生态监测评估研究工作,对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退化过程和发展程度及速率、自然环境的脆弱性等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大气环境要素、森林土壤要素、森林水文要素、森林灾害和森林群落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对数据进行分析,制作了多期《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报告》。此报告计算出了森林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灾害指数,通过这些指数获得森林生态质量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阐明了不同季节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年度变化情况,增进对地面森林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能够为建设和保护脆弱地带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