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天府之国稻米香

发布时间:2019-12-18 14:49来源: 未知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气象灾害增多,造成粮食大省减产,地方特色农业和经济作物受损,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冲击。各地气象部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建设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利用3S技术进行精细农业气候区划、对作物气候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建设气象监测网络体系、进行作物气候条件监测评估……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气象科技助丰年”!
 
  金秋十月,天府之国稻米飘香、瓜果硕壮,广大农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近年来,面对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加剧等情形,四川省气象部门充分发挥科技魅力,进行多种作物的气候适应性论证研究与区划,帮助数千万农民趋利避害,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走出了一条致富大道。
 
  川中玉米喜获丰收
 
  川中资阳市的农户,家家门前的横梁上,挂满了一条条玉米棒子编织的“金串”。“今年玉米又是大丰收,自家的横梁都不够挂了。”资阳市雁江区的一位农民,望着地上大堆的玉米“发愁”。
 
  资阳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而玉米是资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达160万亩左右。但由于受干旱影响,资阳的玉米产量波动较大,特别是2006年遭受特大干旱,资阳玉米几乎颗粒无收。如何趋利避旱种植玉米,成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最为头痛的事情。为帮助资阳玉米摆脱旱魃的威胁,2006年9月,四川省气象局主动参战,与资阳市政府签署了《玉米气候适应性论证及区划合作协议》。省、市气象专家们经过调研、考察和分析研究,利用“3S”技术,完成了《资阳玉米种植改制气候适应性论证和区划研究报告》,科学地提出了玉米种植的适生气象条件和相关区划指标体系,并制作了资阳玉米区划立体及平面区划图。该成果于当年10月提交给当地政府后,很快被推广使用,使得资阳玉米连年获得了大丰收。
 
  彝乡稻米千里飘香
 
  四川安宁河畔的广大彝乡,秋收正忙,彝族同胞手捧沉甸甸的稻穗,脸上乐开了花。“这些地方原来都是旱地,只能种土豆和包谷,这几年在气象局的帮助下,都种上水稻了。”冕宁县城关镇的一位彝族大爷指着眼前黄澄澄的稻田告诉记者。
 
  凉山州境内的安宁河流域,属云贵高原主体的一部分。沿河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十分适宜水稻种植。但当地未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因而种植技术单一,也未能大面积推广。2001年,省气象局的科研人员从成都来到这里,和凉山州气象局的人员一起,全面研究气候生态条件与水稻种植的关系,并探索安宁河流域优质稻生长的最佳区域。那段时间,科研人员几乎走遍了安宁河谷的旮旮旯旯,他们通过对优质稻的合理布局、优质高产适宜播期的安排、茎蘖动态模拟调控、稻米品质成分的预测等研究,完成了《安宁河流域优质稻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报告,为安宁河流域大面积种植优质稻提供了依据。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技人员通过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科技下乡、办培训班等途径,积极宣传推广“高原优质稻配套栽培技术”。2002~2003年,凉山州优质稻种植面积便达到了110余万亩,农民增收达2亿多元,并在安宁河流域建立了全省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
 
  攀西烤烟富甲一方
 
  10月的攀西,空气中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烤烟清香。农民们肩挑背扛,将一捆捆的烤烟送到收购点,换回一摞摞的钞票。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市,光热资源丰富,干雨季分明,是烤烟的绝佳“栖息地”。但在2004年以前,攀枝花烤烟生产规模小,分布零散,区域布局与当地气候生态环境条件不完全匹配,经济效益不高。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烤烟生产的科学合理布局,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提出了“攀枝花烤烟气候适应性论证研究及区划”重大课题,并委托省、市气象专家完成。专家组经过一年的考察、调研,广泛搜集国内外烤烟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关地区的气候生态资料,采用统计分析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攀枝花市的烤烟气候特点、主要优势及主要气象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炼出烤烟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指标,制作了精细的烤烟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图,完成了《攀枝花烤烟气候适应性论证研究及区划》报告。这一成果在2005年移交给当地后,攀西农民“按图索骥”,掀起了大规模的烤烟种植热潮。短短数年,烤烟便成为了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