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大自然的“乐章”

发布时间:2019-12-13 14:35来源: 未知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种天气过程出现以后,过了一段日子譬如10天、15天、45天、60天、120天、150天,甚至更长的日子,又会有别一种相对应的或与之相类似的天气出现。如:头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一二天如果出现阴雨天气,那么,来年春节期间多半会是好天气。这种“前后对应”的现象,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天气韵律”。
 
  “天气韵律”是一种有规律的“天气节拍”。我国民间广泛地流传着有关它的谚语。这些谚语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天气节律”。如:“头伏有雨伏伏雨”。这句谚语在客观上反映了雨天在入伏以后所具有的10天左在的重复性。因“三伏”期间,每伏相隔时间是10天左右,故又称之为“十天韵律”。再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这句谚语反映的是15天左右为周期的过程天气。又如本文开头提到的中秋节与元宵节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在“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谚语中反映出来。这种对应关系,也可称之为“150天的韵律关系”,因为从头年的中秋节到翌年的元霄节,中间相隔5个月约150天。其他如:“九里一场风,伏里一场雨”、“九九南风伏里旱”、“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60天、100天、120天的“天气活动的韵律”。据统计,这类韵律目前已达40多种。每年韵律间隔日子长短不一,长的为210天,短的7天。
 
  相距10天、15天、60天、120天……的两个日子的天气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对应关系呢?
 
  原来,这就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包围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特别是“底层”部分的大气,好比是一个大型的乐队。风、云、雨、雪、雷、电、雾、霜,就像是这个乐队演奏出来的“音色优美多采的乐章”。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证明,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气乐队演奏的这部“大型乐章”,也表现出了它特有的“节律感”。这就是说,某种天气过程,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再次明显地出现;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就像乐章里的旋律一样,表面上看不出它们之间直接的演变关系,实际上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叫“大气韵律活动”,或称之为“天气韵律”
 
  研究天气韵律,探讨和摸索它的规律性,能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中长期天气预报。但是,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因、条件、表现等等,许多方面还未搞清,也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是百分之百的准确的。对于那些反映这一韵律或那一韵律的天气谚语,往往也会受到地区、季节和天气特征的多年阶段性限制而变得不那么准确。因此,应用时要注意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不能简单化,更不能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