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非典型”梅雨频现身

发布时间:2019-12-11 15:19来源: 未知
  让人们翘首以盼的梅雨在迟到了十几天后甫一现身,又于7月8日匆忙离开上海、浙江,使得两地同时成为今年最早宣布出梅的地区;之后,江苏、湖北等地也陆续告别梅雨季,步入炎热酷夏。入梅晚、时间短、降雨少……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金荣花说,上述情况构成了今年梅雨的“非典型”性,且特征尤为明显。
 
  今年可称“空梅年”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业务中对梅雨的定义,今年为空梅(无降水集中期)年,符合标准的典型梅雨日仅有3天,分别为6月29日、6月30日和7月1日,较常年(19天)明显偏少。截至7月15日,在梅雨集中期内,长江中下游5站,包括上海、南京、九江、芜湖、汉口,累计降水量为607.6毫米,较常年的1208毫米,偏少5成。国家气象中心预测,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偏少,再出现典型梅雨形势的可能性较小,故今年梅雨属于空梅年份,为2000年以来第3个空梅年。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艾婉秀说,三大原因致使今年空梅。一是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高。统计分析表明,该区域海温偏高致使长江中下游梅雨集中期偏短,梅雨量偏少。海温上升,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由弱转强,实况显示,6月至7月上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南,主体位置偏东,7月中旬副高加强西伸,北跳明显,直接控制了江南至长江下游地区,造成长江中下游空梅。
 
  二是大气环流异常,极地冷空气不易南扩,加之前期菲律宾附近的对流持续偏强,有利于盛夏副高偏北,长江中下游梅雨出梅早,梅雨量少。此外,东北低涡活动频繁,导致梅雨偏弱,雨量不集中,总雨量偏少。
 
  三是印度季风暴发早,但强度弱。统计显示,印度季风的强弱与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强弱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近年梅雨为何多“非典型”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间缩短、梅雨量减少,这种非典型梅雨在近十年的频繁出现是由于受到了年代尺度变化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丁一汇列举了一组气候统计数据,中国有130年左右的梅雨资料,从1880年到2000年的资料统计情况看,“空梅”的年份有4个,但是1999年以来,出现了2000年和2002年两个空梅年,且近十年几乎每年的梅雨都会呈现非典型现象。同时,从1999年开始,梅雨带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淮河流域北抬,至今已向北跳了2至3个纬度,大量降水转移到淮河一带。
 
  他表示,年代尺度变化导致了非典型梅雨在近十年的频繁出现,使雨带移到了淮河和黄河之间,研究表明年代尺度有10~12年、30~40年和60~80年的周期,这几个尺度都可能起作用。而且,即使雨带移至淮河流域,也并不意味该地区年年都会出现大的降水,梅雨还是会有明显的两年强弱震荡,往往奇数年的降水较大,如2003年、2007年,沿淮地区都出现了罕见大水,这一规律从最近50年的长江和淮河流域降水资料中可以得出。
 
  关于导致梅雨发生变化的更深层次原因,有专家认为是热带和副热带整体向北扩展,因而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边缘的梅雨带也随之向北推进。一些专家称,这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气候变暖使热带大气发生扩展性变化,地球热带地区的面积迅速扩大。就在本月,法新社援引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的科学家的研究报道称,热带地区在过去25年已扩大了500千米。丁一汇虽然未明确表示支持此观点,但他说,2至3个纬度大致是200多千米,热带地区在南、北半球平均扩大的距离(250千米)几乎与这个数据相吻合。
 
  “非典型”梅雨让预报难上加难
 
  梅雨呈现非典型特征在给科学家带来新的研究课题的同时,也给气象预报业务人员带来了难题。“梅雨预报历来难度大,每年,中央气象台都会组织‘涉梅’地区气象部门共同开展梅雨天气形势的大会商,而非典型梅雨的预报难度更大。”金荣花说,“今年,在会商过程中,各地的预报意见最初发生了比较大的分歧,但经过反复讨论得出的预报结果,经实况证明还是比较准确的,不过在降水强度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非典型梅雨的确给预报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梅雨预报不容易,但是丁一汇认为必须重视对梅雨的预报。因为,入梅,代表我国水资源最充沛的地区——江淮地区的雨季来临,宣布入梅是向社会发出做好防汛工作的一个预警信号。金荣花对此也极为赞同:“梅雨是内陆地区的持续性降水,极易引发大江大河的洪涝灾害,尤其是在我国淮河流域防汛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降雨的起止时间和强度预报对于淮河流域的防汛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鉴于长江、淮河流域跨度较大,各地梅雨出现的时间、强度差异也很大,中国气象局近年正在研讨新的中国梅雨划分标准。作为专家组成员的丁一汇表示,梅雨划分标准对促进梅雨学科研究和预报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气象部门已经明确提出要制订两级梅雨标准,即国家级标准和区域级标准,在两级标准的指导下,国家级业务单位只需要考虑全国汛期的大形势,抓住大范围的雨带位置,对出梅、入梅时间做粗略的预报;而各地区则可以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做细化的、有侧重点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