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厄尔尼诺会卷土重来吗?

发布时间:2019-12-11 15:10来源: 未知
  最近,在各网站和报纸上都刊载着这样一条消息:美国国家气象预报中心在一份报告中说,今年7月份太平洋中部靠近赤道的海域平均水温比正常值升高了近0.7℃,新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将在3-6个月内卷土重来。
 
  每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都会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小的风波,它直接导致热带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发和热带西太平洋沿岸国家干旱少雨,因此,美国气象预报中心的预测十分引人关注。厄尔尼诺究竟会不会发生,它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诊断预测室的有关专家。气象专家说,在正常情况下,南美北部以及赤道南北两侧的表层海水,会因信风的驱动而向远离原地的方向分流。为了补充流走的海水,这些地区下层温度较低的海水就会上升,从而形成巨大的“涌升流”,气象学上称之为冷水上翻区。而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的偏东风,会把海水运送到西太平洋,使西太平洋的水位不断上升、热量不断积累,最终达到西部海平面高出东部40厘米,水温高出3℃-6℃。但是,当某种原因致使信风减弱或是西风盛行时,这种“西高东低”的局面就会改变,形成太平洋东侧水温上升,西侧水温下降。这种赤道中、东太平洋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大范围海水表层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
 
  专家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搞清楚“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真正原因和机制,只知道它是热带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历史资料上看,从1950年至今,一共发生了12次厄尔尼诺事件,平均每2-7年发生一次,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的发生频率有上升的趋势,且强度有所增加。研究显示,100米深的海水每降低0.1℃,其散发的热量就会使上方的空气升温6℃。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自然灾害总是不断发生,全球天气都会受影响,常年干旱的地区突然暴雨连连、洪水泛滥,而湿润多雨的地区却久旱无雨,庄稼枯萎。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和日本先后在太平洋投放了70多个浮标用于监测海水表层温度的变化。随后,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也开始了对厄尔尼诺的研究。我国对厄尔尼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厄尔尼诺监测和预测业务系统,定期召开厄尔尼诺监测和预测会商会议。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联合参与的“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和国家气候中心负责的“九五”计划中,都专门设立了厄尔尼诺研究课题。现在研究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应用海洋-大气动力学模式、统计模式、统计和动力相结合的模式、厄尔尼诺形成过程的数值模式等。但是,每次的厄尔尼诺事件既有共同之处,又各不相同,这就给厄尔尼诺的预报和研究带来了很大难度。某一种模式可能对某一年份的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比较准确,而对其他年份则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国际上,一般只提供半年到一年内的模式预报结果,而且仅局限于行业内发布。换句话说,厄尔尼诺的预测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美国气象学家所预测的今年3-6个月后,厄尔尼诺会卷土重来,我国气象专家说,据统计,从1951年至今,有3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于秋季,并均爆发于赤道中太平洋,这表明秋季有利于赤道中太平洋海水增暖,但同时,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赤道太平洋上空必须出现持续的、大范围的西风距平,否则变暖的海水也会减弱消失。近期热带海洋大气演变特征显示,6至7月,赤道太平洋出现较强的西风距平,且次表层海水增温明显并开始东扩,最近,赤道太平洋信风再次减弱,两三个月内,很可能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增暖是否能达到厄尔尼诺的标准,关键还取决于未来风场的演变情况。另外,国内外常用模式的预测结果多数支持年底前大气海洋维持正常,只有少数模式显示年内形成弱的厄尔尼诺事件。所以,是否能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仍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