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湿润的南方为何“干渴”

发布时间:2019-12-11 15:04来源: 未知
  在人们的印象中,“干旱”常常是我国北方地区天气气候的主题词,南方则应该气候湿润、雨水丰沛。然而,近些年来南方地区干旱事件却频繁发生。今年南方地区夏末秋初的持续干旱便是一个最新例证。
 
  干旱给南方地区的作物带来严重影响,不仅如此,干旱还导致生活用水紧张,蔬菜大幅减产……
 
  持续高温少雨加重旱情
 
  国家气候中心的气象干旱监测显示,9月1日至14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其中,贵州北部、湖南北部、湖北东部等地基本没有出现降水;重庆、湖南、贵州平均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湖北、广西、安徽降水量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少值。
 
  与干旱同期出现的另一个现象是高温。8月15日至9月14日,南方大部分地区35℃以上高温日数有6天至8天,局部地区在8天以上。
 
  持续的高温和少雨联手影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南方气象干旱迅速发展。进入9月以后,南方旱区明显扩大,程度也随之加重。其中,湖南已有2100多条溪河断流、102万人饮水困难。
 
  据悉,针对旱情蔓延的严峻趋势,贵州、重庆、广西、湖南等地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黄色、橙色预警信号。
 
  副热带高压异常是主因
 
  “南方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是控制着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介绍说。
 
  据分析,从年代际变化特征看,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副热带系统偏强,其影响也向北扩张,这也称为“副热带系统膨胀”。
 
  陈丽娟认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同样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其在各季节总体偏强的特征很明显。今年控制南方地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而放眼全球,今年8月,北半球副热带系统总体偏强。许多国家出现降水异常偏少,尤其是欧洲和亚洲地区降水偏少达到极端标准的站点也较多。
 
  厄尔尼诺背后搅局
 
  “近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还与厄尔尼诺有关。从今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洋大气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目前处于维持和发展阶段,预计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因此,这个背景可能也是南方地区高温干旱的原因之一。”陈丽娟解释说。
 
  据介绍,厄尔尼诺现象反映的是热带海洋大气总体的异常状况,常常表现为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热带西太平洋海温降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大气的响应结果之一就是易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
 
  “大气环流季节内变化特征的影响可能是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的第三个原因。”陈丽娟说,“最近一个时段,西风带欧亚大陆上空存在静止Rossby波列。该波列的活动特征有利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分别向东和向西伸展,即表现为相向而行的特征。其结果是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8月15日以来,控制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西界比多年平均状况偏西、北界则比多年平均状况偏北。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内,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其最直接的表现便是产生高温少雨天气。”
 
  异常高温干旱带来新课题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高温干旱特征和成因分析也变得异常复杂。以上分析仅仅是粗浅分析。”陈丽娟说。
 
  实际上,每一次气候异常或每一个极端气候事件,都会给气候领域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也都会促进气象科研业务人员再一次开展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规律,以便于积累经验,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一些公众担心的“南方越来越旱”的问题,陈丽娟解释说:“近年来,南方地区干旱频现,是否就印证着我国降水格局由‘南涝北旱’转为‘南旱北涝’,是否是气候变化的结果,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