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贵州气候的一大特色—夏不废炉

发布时间:2019-12-10 15:12来源: 未知
  夏,自北京,从上海,一到贵阳,便似从火焰山来到了桃源村——凉风习习,溽暑顿消,煞是宜人。若是到贵州乡下走走,还可偶见农舍厅堂正屋有一地炉,火舌吐苗,有人围炉而坐正吃西瓜呢。真是奇了。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638年6月到贵州省晴隆一带,在此地的《游记》中写道:“十七日晨起已霁,而寒峭颇甚,先是重夹尤寒,余以为阴风所致,有日当解。自是则日已皎然,而寒气如故,始知此中夏不废炉,良有以耳。”太阳高照仍觉冷,夏不废炉以驱寒,怪矣哉?
 
  根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的研究,不影响手功能的临界皮肤温度为13-18℃,当气温为14℃时,80%的人产生冷感;当手指温度下降到18.6℃时,100%的人有冷感。常人如此,年衰体弱有病之人,便更不待言了。故而国外有室温低于14℃可以供暖之标准。又翻阅气象资料可知,晴隆(25°50’N,105°13,E,海拔1550米)6、7、8月累年极端最低气温依次是10.8℃、13.5℃、11.3℃,均低于14℃。
 
  何以在亚热带的贵州山区,有夏不废炉的现象呢?究其原因者,主要是: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贵州高原地区,大气柱较短,棉被效应较低;夜雨多,降温显;阴天多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太阳辐射;高原切割强,对于高山峡谷而言,阴蔽时间长(正如徐霞客所言——重夹尤寒)。所以,即使在夏季,一遇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也会出现不胜寒的天气。谚云:“贵州下雨当过冬”、“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8,7,8月乱穿衣”等,也正是对“夏不废炉”之说的极好印证。
 
  所谓夏不废炉,是指夏季在贵州的高山地区,有温度较低而接近冬季的时日,因而可以生炉取暖,或不熄灭冬季的烤火炉。而不可理解成整个夏季都是冬天,或夏天也象冬天那样整日围炉烤粑粑吃。倘若那样,又何来夏不废炉之夏呢。贵州“夏不废炉”的气候既不同于贵州冬季的气候,也有异于新疆内蒙等的“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夏季气候。它既不违背气候形成的普遍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是贵州气候的一大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的夏不废炉是以贵州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富饶的森林资源为依托的。
 
  而长江以南的浙江、江西、湖南、云南、福建等省山区,都有高处不胜寒、夏季极端最低气温在14℃以下的气候。但不大可能有夏不废炉的现象。因为那里燃料是比大米还贵的。例如:我的老家的洞庭湖滨,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不生炉考火。
 
  由上,您不会再以贵州的夏不废炉为怪了吧。夏日,您若到贵州,旅游或出差贵阳以西的地区,不妨多带一件衣服,以免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