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我国黄河中游暴雨现场试验取得丰硕成果

发布时间:2019-12-09 14:29来源: 未知
  11月28日在京通过验收鉴定的“黄河中游防汛重点地域暴雨现场科学业务试验”,方案科学合理,第一次为研究黄河中游防汛重点地域暴雨提供了详细、珍贵的资料,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1958年7月,黄河中游地区连降暴雨、大暴雨,致使花园口站流量达22300立方米/秒,冲垮了黄河铁路桥两孔,截断京广线达一周之久。黄河安危,事关全国大局。而黄河“三花间”区域(三门峡至郑州花园口)是黄河中游防汛重点地域。因此,加强这个地域暴雨天气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项科学业务试验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技术研究”的重要专题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适当扩充暴雨监测网布局的基础上,利用地面、探空、雷达和卫星等多种探测手段的协调观测,不失时机地发布试验指令,组织暴雨现场科学业务试验,获取形成黄河中游“三花间”地区暴雨的切变线、低涡、台风低压等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的加密观测资料,以及建立和完善暴雨监测实时资料的通信传输、集中处理和建库的整体运行系统。
 
  该专题由河南省气象局主持,参加试验攻关研究的有8个单位近50名中高级技术人员,担负试验加密观测任务的有豫、晋、陕三省22个地、市局的近100个气象台站以及部队探空站和黄委会水文雨量站,历时4年,圆满并超额完成了攻关任务该试验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自动气象站和稠密的自动雨量站,采用国内领先的714CD天气雷达和C波段电子探空仪,结合已有业务常规探测手段,实时采集了8次完整的暴雨加密观测个例资料,超额完成了预定的5个暴雨个例的考核目标,绘制了1993-1995年7次主要暴雨业务试验过程每3小时1次的地面流线图、红外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和未来3小时的雨量图,编辑出版了《黄河中游防汛重点地域暴雨现场科学业务试验资料图集》。
 
  该专题研制建立了3种型号(714CD、713、711)、两种波长数字化天气雷达拼图系统;研制建立了卫星、雷达、地面站降水量综合反演集成估算系统,采用科学试验加密资料,首次提出了多观测平台降水量合成反演与变分订正技术方法;在试验评估研究方面,提出了灾害性天气科学试验的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概念,设计的暴雨科学业务试验质量的评估方案和检验标准内容新颖,方法可行。
 
  该专题研制建立的黄河中游暴雨试验区网络数据库系统和数据资料应用支持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河南省气象台实时业务系统中已处于核心地位,实时资料综合处理系统的产品对提高暴雨落时、落区和强度的预报精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明显的业务和服务效益。利用在1993-1995年几次暴雨业务试验过程中实时采集的加密观测资料,对暴雨产生的中尺度气旋、中尺度辐合线以及中尺度云团、中尺度雨团的移动和强度变化进行了比较连续和细致的分析,因而明显提高了暴雨预报精度。
 
  鉴定委员们认为,该项专题研究成果在整体上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所采用的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实时业务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