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冬雷并非奇怪——从十一月六日北京打雷说起

发布时间:2019-12-09 14:28来源: 未知
  11月6日晚,伴随着飞飞扬扬的雪花,京城上空响起了阵阵雷声。时值立冬节气的前两天,在北京地区出现这样下雪又打雷的天气现象,实属罕见。历史上记载北京出现最晚一次打雷现象是在1979年11月3日,而这一次又将这一日期推迟了3天,从而创下了北京历史上最晚出现打雷日期的新纪录。
 
  冬天出现打雷现象,确实罕见,但并不是反常现象。无独有偶,比如,2002年1月12日晨,沿黄河一带的郑州、新乡等地的人们就听到过炸雷的声音,紧接着小雨、小雪相继从天而降。在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1985年1月6日,在前苏联莫斯科,风雪之中突然间也雷声隆隆。
 
  有资料显示,我国雷暴活动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分布的特点。雷暴日数表现有南方多北方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最多的地区是云南南部和两广、海南,年平均可达90-100天;海南岛中部山区和西双版纳达120天以上;而长江以北地区每年平均有30-40天,西北干旱地区少于20天。从季节性上来说,则是冬季少于夏季,特别是在北方。就北京地区而言,有统计资料表明,北京初雷日一般在4月下旬,终雷日在10月初,这就是说,冬季是极少出现打雷现象的。但南方却不同于北方,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天公也不肯轻易平静下来的,雷暴终日可不受12月份的限制,甚至可跨至次年2月。比如,浙江省最迟雷暴日是12月25日,最早雷暴日是1月9日,不难看出,在冬天,雷公公也是不甘于休息的。
 
  众所周知,打雷是炎热夏季最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下雪则是寒冷冬季最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这分属于截然不同两个季节里的天气现象,怎么会结合在一起出现呢?
 
  打雷,要求大气层结很不稳定,发生强对流现象,有雷雨云存在于天空中。这在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下雪,要求大气温度较低,特别是天空中云的温度要在0℃以下,显然,低温在冬季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也正因为低温就不容易形成强对流,因此冬季打雷就少见了。当然,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当强对流和低温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时,就可能会又下雪又打雷了。
 
  冬季出现下雪又打雷的天气形势一般是:事发之前几天,当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湿度较大。事发当天,有强冷空气影响本地,当强冷空气和近地面相对较为暖湿空气接触时,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层结不稳定而形成雷雨云,而且被抬升生成的雷雨云温度又在0℃以下,于是,便会出现下雪又打雷的天气现象。
 
  11月6日北京出现的这次下雪又打雷的现象,是受蒙古南下的冷空气影响所造成的。冷空气南下到北京后,高空比低空表现得更为强烈一些,形成了高空冷、低空相对比较暖的大气层结,这种不稳定的层结极易造成强烈对流,因而产生了罕见的又可能被人们视为奇怪的冬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