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淮河流域为何旱涝急转

发布时间:2019-12-07 15:46来源: 未知
  根据水利部门资料显示,在6月30日淮河持续集中强降水发生前,淮河干流水位以每天5公分至10公分的速度下降,流域处于偏旱的状态。而进入7月以来,淮河水位却一路上涨,7月10日12时40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王家坝开闸分洪。
 
  淮河“变脸”何以来得这么快?安徽省气候中心主任吴必文说,造成淮河流域“旱涝急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夏季风异常和气候变化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年际变化大。在春、夏季中国内地季风雨带有一个从南向北推进的过程。气候平均上,4-5月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南,气象学上称之为华南前汛期,6月中旬,随着副热带高压第一次北跳,雨带北移至江淮流域,淮河流域降水也逐渐增多,这就是著名的“梅雨”,7月中旬副热带高压再次北跳,江淮梅雨结束,华北进入雨季。淮河流域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本身就伴随着雨量从少到多的增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旱涝急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淮河流域春夏季节转换的主要特征。
 
  但“旱涝急转”在气候表现上又非常剧烈,这是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决定的。季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季风雨带的北移并不是气候平均态的均匀移动。季风偏弱时,中国内地雨带就会长久的滞留在南方从而造成严重洪涝,而季风偏强雨带又会很快的移过淮河流域,造成干旱。所以夏季风偏弱是淮河流域旱涝急转的一个必要因素。统计五十多年的资料,淮河流域较为严重洪涝年份有12年,其中出现“旱涝急转”的有1965、1989、1996、2000、2005、2006、2007年等7年,出现概率并不占绝对优势,尤其是异常洪涝往往具有从春到夏连续多雨的特征,如1954、1956、1991、1998、2003年。
 
  另外,还应该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旱涝急转”的问题。分析上面的数据还可得出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有一个突变,2000-2007年间八年五涝,并且有两年特涝(2003、2005年),这在有气象记录以来五十多年的资料中从未有过的。淮河流域的气候变化为“旱涝急转”出现概率的增加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