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两大原因导致大范围暴风雪

发布时间:2019-12-07 15:39来源: 未知
  1月18日,家住武汉市汉口区开明路38号4楼的刘先生可急坏了。由于5楼的水管被冻裂了,自来水冲进了他的房间,水深足有10厘米,家中物品全都浸在了水中,刘先生不得不向供水热线告急;而与此同时,在汉西铁路小区,两栋居民楼内4楼以上的十几户居民及许多小区居民家中都停水了,消防部门不得不出动消防车供水救急。
 
  可以说,人们对这场暴风雪投以高度关注就是从“武汉低温冻裂水管”事件开始的。1月25日,第三次大范围雨雪天气再次袭来,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平原、黄淮、江淮、江南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区再降中到大雪。25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命令,各地气象部门立即进入迎战状态;28日上午,应急相应命令升级为Ⅱ级,应对暴风雪形势更加严峻。
 
  一月暴风雪肆虐我国
 
  2008年1月10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的持续雨雪天气。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都出现了降雪或雨夹雪,一些地区出现暴雪;贵州、湖南、陕西、安徽等省出现了近20年来少见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其中湖南省冰冻范围达到1992年以来最大。
 
  这场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冰冻或雨雪天气,给湖北、湖南、安徽、贵州、江西、河南等地的交通、电力、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损失。
 
  1月17日,由于持续多日的低温,江西电网用电负荷创下历史最高负荷;安徽大别山区因普降大到暴雪,导致三峡电力大动脉湖北宜昌至上海的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安徽霍山张冲段因覆冰严重,4座500千伏线塔倒塌。
 
  雨雪冰冻天气还造成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贵州省内9条交通主动脉先后封闭,导致贵州公路交通基本瘫痪。18日-20日,河南省境内20条高速公路因大雪全线封闭,新郑机场关闭19个小时,延误航班90个,近6000名旅客滞留。
 
  据统计,截至1月25日,雨雪冰冻天气已造成鄂湘皖黔赣豫陕等11个省(区)380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6亿元,死亡22人。其中湖北、湖南、安徽损失较重。
 
  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暴雪主因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辉博士介绍,这次暴风雪发生的气候背景主要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事件有关。
 
  1月以来,,北半球欧亚地区副热带系统偏强偏北,欧亚中纬度高度场分布西高东低。这样的环流配置,致使高纬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但是较强副热带系统却阻挡南下的冷空气,使得冷暖空气的交汇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形成从黄河流域到江南北部区域的雨雪天气。
 
  与此同时,这次全国大范围的雨雪天气也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正在发生的“拉尼娜”事件有关。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表明,2007年8月形成的“拉尼娜”事件有可能将持续到2008年夏季之前,并达到中等或者偏强。统计分析表明,强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
 
  造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而环流异常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全球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降水率加强,引起大气潜热释放增加,从而影响了风暴强度。
 
  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介绍,与多年相比,今年这场暴风雪最大的特点就是雨雪天气过程时间间隔短。杨贵名说,三九天雨雪天气频发并不少见,但是今年15天之内发生了三次过程,几乎一星期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范围的降雪,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为什么今年大雪迟迟不肯“退去”呢?杨贵名说,这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一直稳定在我国黄淮、江淮地区上空,因此造成降雪持续。杨贵名介绍,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几大特点:一种是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如蒙古国、贝加尔湖方向,冷空气较强,主要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一种是冷空气团从西伯利亚方向过来,也会带来大风降温的天气,但强度没有从北路过来的强。还有一种就是从西路过来,比如从冰岛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这个方向过来的自西向东过来的冷空气,这类冷空气就容易带来大范围的降雪过程。我国今年连续出现降雪过程,就是由于从西路来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路贝加尔湖以东的冷空气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一带相遇,再加上黄淮一带暖湿气流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大的暴雪天气。而一段时间以来,大气环流稳定少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一直持续在北纬30度以南,因此造成了持续半个多月之久的降雪。
 
  应对暴风雪迫在眉睫
 
  高辉说,冰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我国属季风大陆性气候的国家,冬、春季天气、气候诸要素变率大,导致各种冰雪灾害每年都有可能发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致使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不断增加。
 
  研究表明,我国冰雪灾害种类多、分布广。东起渤海,西至帕米尔高原;南自高黎贡山,北抵漠河,在纵横数千公里的国土上,每年都受到不同程度冰雪灾害的危害。历史上我国的冰雪灾害不胜枚举。1951-2000年,我国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且灾情较重的雪灾就达到近10次。
 
  我国冰雪灾害呈线、面状分布,且多数发生在经济基础较薄弱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抗灾能力差,因灾经济损失相对较大,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及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也正在改变雪灾等气象灾害发生的地域、频率及强度分布。植被覆盖度的减少,裸地的增加,导致草地退化,为雪灾灾情的放大提供了潜在条件。
 
  因此,除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积极做好灾害防御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外,还要提高公众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意识,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专家提醒,在暴风雪天气易发的季节,公众应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加强交通安全保障,及时清除路面冰雪;加强水、电、气及通信设施的除冰除雪和防冻工作;加强农村房屋、蔬菜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固工作,固紧室外搭建物;加强户外工作人员及农民的防寒保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