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从玛依塔斯风雪流说起

发布时间:2019-12-07 12:11来源: 未知
  自2012年11月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遭遇十多场冷空气和寒潮天气过程,不少地方的降雪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一些风口地带“风借雪势、雪助风威”,形成了强烈的“风吹雪”天气现象。狂风飞雪造成道路拥堵,能见度极低,给当地交通运输、人民生命安全和牧业转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以塔城地区的玛依塔斯老风口的“风雪流”、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闹海风”和乌鲁木齐市南郊乌拉泊至达坂城一带的“风吹雪”最为著名。
 
  风吹雪如何形成
 
  风力足够大和积雪偏厚是形成“风吹雪”现象的基本条件。闻名于世的玛依塔斯老风口位于塔城地区托里县加尔巴斯以北与额敏县交界处,是塔城盆地实现东西交流及与外界相通的“咽喉要道”,也是省道221线通往塔城的必经之地。在长达25公里的老风口路段,每年8月下旬至翌年5月中旬,大风频繁,夏季飞沙走石,冬季风雪流横行,即使越野车也会被掀翻。有专家说,其风速之大、移雪量之大,皆“为世界罕见”。
 
  据气象部门多年观测资料统计得出,玛斯塔依年大风日数在一年内达150余天,最多的时候有180天,年均≥8级大风的次数达58次,次数最多的年份为88次,最大瞬间风速达40米/秒,月平均最大风速达12.8米/秒,出现在12月。
 
  风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塔城地区气象台高级工程师井立红告诉记者:“老风口风区位于吾尔喀什尔山和加依尔山之间的狭长通道之中,两地地势基本平坦开阔。而玛依塔斯地势更开阔,东面是准噶尔盆地,西面是塔城盆地。老风口风区西起吉也克,东至铁厂沟,是一个长约100公里、宽约20公里至42公里的狭长谷地。自西而来的冷空气可通过这条狭长通道进入谷地,使得谷地在天气系统来临前和锋面过境时产生偏西大风。”
 
  井立红说,在冬春秋三季中,强盛的地面蒙古高压的建立,使得中亚地区出现大片减压区。冷空气在准噶尔盆地堆积,构成东高西低的气压场形势,气压梯度与狭管状地形方向一致,回流倒灌的冷空气沿倾斜的谷地向西运行,并在滑坡作用下异常加速。在高空暖平流的影响下,对流层中下层偏东风开始影响谷地,使得谷地产生强劲的偏东大风。另外,由于谷地“狭管效应”的影响,此风线地带常年受到偏东和偏西两个方向大风的影响。井立红说:“这表示老风口地形地貌特点与大风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减小“风吹雪”危害
 
  玛依塔斯老风口每年因风蚀造成表层土壤流失1厘米至两厘米,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粮食、油料等作物年平均减产约20%至30%。为改变周边农牧区的生态环境,彻底治理老风口风雪灾害,1993年至2010年,当地政府用7年时间开展防风阻雪林工程建设,在这里建成了12.6万亩的绿洲,构筑了28公里的绿色屏障,风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统计数据表明,林带内风速较旷野地区降低30%至4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2%至5%,蒸发量降低5%至20%。据老风口生态监测站的资料记载,经过多年造林治理,目前生态区年平均风速为6.0米/秒,比原来减小了1.5米/秒。
 
  从2009年开始,塔城气象部门便与电力、公路部门开展了合作。气象部门每日提供老风口地区风力情况,为风区电力运行、车辆安全运行提供气象保障。去年9月,塔城气象部门与地区公路总段合作开通“出行服务热线”。气象部门每日提供老风口地区最高、最低气温、风向风速预报。同时,这些预报信息还在高速公路入口区及主要灾害路段设置电子显示屏上进行发布,成为老风口防灾救灾的坚强“哨兵”。
 
  在阿勒泰吉木乃县,冬季盛行着一种类似“风吹雪”的气象灾害,它被称为“闹海风”。专家解释说,每到冬季,在蒙古高原上都会形成持续高压。在气压释放过程中,向西就会形成越过准噶尔盆地的东风,到了吉木乃县闹海风区,经峡谷挤压,风力骤然增强,风力经常会超过12级,并夹带着沙和雪,形成了闹海风,给牧业转场带来巨大的威胁。《新疆通志·气象卷》记载:“闹海风一刮,天昏地又暗;雄鹰不展翅,牧人不扬鞭;人遇难回还,车遇卧路边。”
 
  发生在去年12月22日的乌鲁木齐市乌拉泊“风吹雪”现象,造成乌拉泊立交桥至仓房沟立交桥,近6公里路面双向堵死,300余辆车被堵,数百人受困。乌鲁木齐市气象专家解释说,由于气象和地形的影响,乌鲁木齐市红雁池、乌拉泊、南郊和达坂城等地冬季多东南风天气。在一般年份里,冬季达坂城积雪小或无积雪,但在特殊年份里,这里的降雪量大、积雪偏厚,东南大风频发时,上述地区还容易形成“风吹雪”。如去年11月至12月25日,乌鲁木齐市降雪量达到67.5毫米,最大积雪深度达40厘米,再加上22日南郊出现东南大风,瞬间极大风速达34.0米/秒。“风吹雪”天气将大量积雪吹到公路上,阻塞了道路,造成交通中断,人车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