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晚稻最惧寒露风

发布时间:2019-12-06 12:22来源: 未知
  秋意渐浓,江南鱼米之乡的农作物重要成员——双季晚稻迎来生育期中最重要的时期——抽穗扬花期。然而在稻花吐香的时节,常常有一位“冷面杀手”悄然而至。它就是影响晚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寒露风,因其为害重、后期可补偿性差,也是晚稻生产中的第一气象灾害“杀手”。
 
  寒露风“吹”过,稻田“翘穗头”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2010年金秋十月,江南稻乡,正是晚稻谷粒渐鼓、丰收在望的大好时节,江西省南昌县南新乡的熊老伯却高兴不起来。按季节来说,田里早该缀满了沉甸甸的稻穗,可自家田里的稻穗却一个个直愣愣地“昂首挺胸”——有一多半都是空有穗枝、没有实粒的空穗。村中像熊老伯一样遭遇这种现象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人不禁质疑,同一个品种,为何上一年能大丰收,今年却颗粒无收呢?
 
  这个现象引起了省农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支由植物、农技、气象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来到了现场。在对播种日期、移栽日期、稻田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详细了解后,答案慢慢“浮”出了水面。原来,这批翘穗头的稻田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抽穗扬花的9月下旬,均遭遇了北方强冷空气,低温正是晚稻结实率低甚至不结实的罪魁祸首。
 
  实际上,类似的因寒露风造成晚稻减产或绝收的现象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时有发生。
 
  “寒露风”不是风,本质为低温
 
  寒露风,又称“秋分风”、“社风”,是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间,北方冷空气入侵引起明显降温而造成晚稻抽穗扬花受阻、不能正常结实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因多发生于“寒露”节气前后,并且发生时一般伴随冷空气大风,故名“寒露风”,本质上是一种由低温造成的气象灾害。
 
  寒露风灾害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低温,日平均气温低于22℃、20℃将分别对杂交稻、常规稻的抽穗扬花造成影响;第二是晚稻所处的发育期,只有在抽穗扬花期遇到低温,才能形成寒露风灾害,其他时间则不会。
 
  众所周知,植物经过开花授粉才能结果,水稻也不例外。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晚稻一般于6~7月播种育秧,9~10月上旬先后进行抽穗扬花,完成开花、授粉、结实的生育历程。抽穗扬花期是决定晚稻产量高低十分重要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晚稻对外界环境、特别是低温最为敏感的时期,对于杂交稻而言,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2℃且持续3天以上,将无法开花授粉,最终不能结实。
 
  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近年来“白露”节气过后,北方冷空气就开始活跃,带来一次次的降温。一旦出现持续3天以上低于22℃的低温天气,正在抽穗扬花的晚稻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形成空粒、空穗,最终导致减产或绝收。
 
  防御寒露风,以“避”为先
 
  江西省农业气象专家介绍,寒露风的防御当以“避”为先。首先,在晚稻播种时“避”。在播种前要对选购的种子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品种熟性、积温要求等合理安排播期。比如中熟品种,江西省一般在9月下旬初完成抽穗扬花,就可以显著降低遭遇重度寒露风灾害的风险。其次,在晚稻生长期间“避”。抽穗越迟,遇寒露风的可能性越大。晚稻生长期要做好肥料、水分的科学管理,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造成茎叶徒长、抽穗期推迟。最后,在抽穗扬花期“避”。在晚稻抽穗扬花初期遇寒露风,可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使晚稻适当提前完成抽穗扬花历程,从而避免敏感期遭遇低温。
 
  避不开时靠“管”。可以在稻田中灌深水;另外,还可以喷施保温剂、增温剂等,使叶片温度和稻穗温度增加,减少空粒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