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候变暖下的“杀麦刀”

发布时间:2019-12-06 12:15来源: 未知
  初夏时节我国一些地区常出现一种高温、低湿的风,气象学上称它为干热风。尽管这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农业气象灾害,但是小麦遇上它会遭殃无数,因此,它是危害小麦的“杀麦刀”。人们经常将它与全球变暖或高温热浪联系在一起。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杀麦刀”干热风的发生和危害会有何变化?干热风与夏季常见的高温热浪有何关系?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邓振镛和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主任毛留喜。
 
  干热风对气候暖干化
 
  响应敏感
 
  四年前,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指出,在未来50年至80年,全国平均温度很有可能升高2℃至3℃,平均降水量虽然会增加7%至10%,但并不能改变干旱化的趋势,特别是北方干旱化的趋势。
 
  而据北京市气候中心今年年初统计:2001年至2010年,北京平均气温比前30年(1971年至2000年)上升了1℃。从这一气温指标看,相当于把北京向南推进近300公里,北京人过去10年相当于生活在10年前的河北石家庄一带,与这一气温指标相似的城市还包括西安和青岛。
 
  邓振镛表示,“气候暖干化已成为我国北方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气候变暖使温度升高,尤其极端气温显著升高;气候变干使降水量持续显著偏少,土壤水分亏缺增加。”他认为,气候暖干化是由大气环流异常直接造成的,此外,还受洋流活动及气候系统外部强迫等因素的影响。
 
  为探究气候暖干化对干热风的影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对甘肃省近46年来6月至7月干热风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热风次数、灾害强度与同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数、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同期相对湿度、降水量、降水日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干热风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十分敏感。气候暖干化的发展使得干热风的发生区域不断扩大、次数增多、强度增强。”邓振镛称。
 
  尽管气候暖干化对干热风影响显著,但毛留喜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干热风危害程度的大小还与农业技术有很大关系。随着抗干热风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农田基础设施的日益改善,近年来,农作物在“杀麦刀”面前不再像前些年那样不堪一击。
 
  高温热浪有别于干热风
 
  高温热浪,是夏天留给人们的直接印象,同样是高温和低湿,很多人误把高温热浪当作干热风。“两者属于不同的概念。”邓振镛表示,前者是一种人体感觉明显的综合性气象灾害,后者则是具有干、热、风三个气象要素特征的农业气象灾害,两者在危害特点、影响地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但也在形成原因、发生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容易混淆。高温热浪是指大气温度高,且高温持续时间长,引起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能适应环境的一种天气过程。其主要危害人体健康,使人体不能适应环境,超出人体的耐受极限,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高温热浪往往和干旱相伴出现,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农林牧业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并极易引发森林或草原火灾。此外,持续高温天气还会引发大面积蓝藻发生,导致水源污染。
 
  干热风是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危害的实质是高温、低湿引起农作物生理干旱,风只是加重了危害的程度。干热风主要危害小麦,有些地方还会危害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
 
  除危害特点不同外,两者发生与危害的地域范围也有较大的差异。高温热浪范围非常广阔,囊括除高寒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而干热风主要集中在北方小麦主要产区。
 
  高温热浪和干热风同属于较短时间尺度的重大天气灾害,都以高温低湿作为基本天气特征,形成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均是大气环流异常。高温热浪主要集中在6至8月,干热风主要集中在5至7月,两者发生时间基本接近。
 
  邓振镛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全国尤其是北方极端气温显著升高,发生高温热浪和干热风灾害的频次不断增多、趋势不断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