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气候变暖种田更该“因天施巧”

发布时间:2019-12-05 18:35来源: 未知
  农业生产主要是在“露天工厂”,作物的生长发育受着天气气候的影响与制约,关乎产量与品质。“因天施巧”已成为不少有为农民种田的得意之作。
 
  在当今世界气候变暖的总趋势下,极端农业气象事件增多,但总体上热量资源增加,又不能让其白白丢失。如一些纬度偏高的地区,在作物生长季节的前期回暖加快,作物生长的起点温度相应提早,后期冷的也相应推迟,作物生长的中后期遭遇低温冷害的几率已明显较少,这样便可以把过去种植的早熟或中熟性品种,换成中熟或迟熟性高产优质品种。当然,这必须对现在重要生育期,像水稻要对抽穗杨花期的安全气候保证率做出精细的分析。这在我国东北,已经有部分成功实践。
 
  又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长江中游农业与气象部门提出的31°N是双季稻种植的北界。随着气候的变暖,现在31°N以北的部分地区,也有的种起了双季稻,或者在早稻收获时留适宜高度的稻桩,加以水肥管理让其再生,又可收一季再生稻,其再生稻与前季稻比,米粒外观晶莹,米质优良,食口性好,售价高。这是因为,由于充分利用了处暑到白露这段有利的温光资源,融水稻再生与气候优势于一体,乃“因天施巧”。
 
  在江汉平原农业湿地,过去低洼的冷浸田,春季泥温难以回升,移栽水稻返青分蘖迟缓,只能种一季不理想的中稻,现在可因应气候变暖,推行一种“油—杂—再+鱼”高效种养模式,即将田的四周开深沟,中间再开十字沟,在10月20日左右移栽一季优质油菜,次年5月上中旬收获后即移栽一季早熟杂交中稻,待8月中旬收获时,留40厘米左右的稻桩生长再生稻,在10月中旬即可收获。又由于种再生稻田属奢水环境,还可利用稻田放养草鱼、鲤鱼、鲫鱼等鱼苗,并利用其吃草灭虫......这样的总收入就可观了。
 
  当然,“因天施巧”不是投机取巧。正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要经历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不同阶段,在其一生不同时期对温光水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在进入生殖生长后,对温光水反映敏感,人们要擅长系统科学思考,能从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与获取效益目标函数最大值出发,统筹运作。如气候变暖,可适当提前播种,使之赢得更多的温光资源,但就双季早稻来说,不仅仅是要考虑早春不受低温危害损种烂秧,还要考虑若播种过早,因生育期提前,在5月下旬就会提前进入孕穗期,难以躲过频次较多的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或以上低于20℃以下的“五月寒”,引起花粉不育或者因气温更低根本不能形成花粉、子房,导致抽穗后不能正常杨花授粉、受精,使结实率显著降低。这种教训已在部分地区发生,这显然不是“因天施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