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天气预报网 > 天气常识 >

从望天吃饭到看天管理 ——农业气象精细化服务

发布时间:2019-12-05 18:18来源: 未知
  越过苏北灌溉总渠,跨过京杭大运河,沿着S328省道,向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郊方向的白马湖农场行进,公路两旁的田地里,正进入越冬期的麦苗青葱一片。
 
  白马湖农场因临近江苏十大淡水湖之一的白马湖而得名。形状好似一匹卧睡骏马的白马湖,除了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以外,还泽被着周边的土地,使其土壤肥沃,生态优良。白马湖农场是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全国农垦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农场在种子、稻米、蔬菜、水产、畜禽、苗木等产业发展上取得显著效益。
 
  从服务基本靠喊到气象信息实时传递
 
  11月28日,在白马湖农场气象站里,站长谢峰正在梳理农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人员信息表。办公桌上摆放着气象观测规范、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工作制度等书籍和材料。在办公室墙壁的展板上,明确了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角落里,悬挂着一支老式的水银气压计。
 
  “现在的气象观测设备都自动化了,水银气压计快成古董了,气象服务信息也实现可视化了。”谢峰指着一台触摸式的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说,通过显示屏,农场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区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号及各类气象服务信息,还能实时查看温湿度、风向风速、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
 
  以前的服务“基本靠喊”,现在“愈发智能化”,从钉钉群到微信群、QQ群,从网络终端到电子预警设施,服务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不仅如此,根据农场不同的生产时期、生产重点,还可以定制个性化的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程度较以往有大幅提升。
 
  围绕“一二三四”打造省级科技服务站
 
  气象站办公室门前空地的一侧设有气象科普宣传栏,办公室门上方还有一块电子显示屏。这两天,谢峰发现电子显示屏的信息接收不正常,就立即拨打了淮安区气象局的电话。接到电话后,区气象局主要负责人施仕国带着业务人员很快赶到现场,查看设备故障,并询问农场工作人员在气象信息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创建省级科技服务站,白马湖农场的气象工作呈现“一二三四”的局面:新布设了一座七要素自动气象站,以更好地适应农场种植、养殖和科研对气象观测要素的需求;构建覆盖农场和分厂两级的气象服务与灾害防御工作网络,并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延伸到居委会直至入组到户;完善省气象学会、区气象部门和农场的三方合作共建机制,以省级学会专家为依托,以科技服务为纽带,加强农业气象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初步实现开发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建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构建新型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精细化水平等四项目标。
 
  白马湖农场党委副书记、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总经理韩正光表示,希望继续加强与区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将白马湖气象站打造成现代农业精细化气象服务示范点。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管理
 
  在农场,60余名气象信息员活跃在农业生产和社区服务一线,王庄居委会一组的谢仕洪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熟练地打开基层信息员平台,接收区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再打开农场气象站建立的气象工作群,查看针对农场工作的气象信息提示。他说,白马湖农场气象站对他们的工作情况有考核,接收到预警信息后必须第一时间面向农户传播,容不得半点马虎。
 
  “农业是看天吃饭,气象与农业的联系十分紧密,但受限于过去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条件,很多时候是束手无策的。”站在七要素自动气象站旁,韩正光谈起变化带来的体会,“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农场在部署农作物种植、田间管理、收割和销售的全链条中,能够打出更多提前量,气象支持农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效益凸显。农业生产装备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与损失奠定了基础。”
 
  田地里,成片的麦苗正青。场区里,工人们还在奔忙。